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30章 高级宴会初亮相,乡音不改引侧目

第130章 高级宴会初亮相,乡音不改引侧目(2 / 2)

拜完寿,便是自由活动和宴席时间。秦海龙被几个长辈叫去说话,孟礼欢便自己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站着,观察着这光怪陆离的场面。他手里端着一杯服务员递过来的橙黄色饮料,尝了一口,甜甜的,有点怪,远不如烧刀子来得痛快。

“嘿,哥们儿,你这‘皮草’不错啊,啥时候也帮兄弟我弄一件?”王建军阴魂不散地又凑了过来,身边还跟着几个同样打扮入时的男男女女,显然是把孟礼欢当成了某种新奇的存在。

孟礼欢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这玩意儿得碰运气。狐狸精得很,不是想打就能打着的。”

“噗嗤……”旁边一个女孩忍不住笑出声。

王建军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换了个话题,指着孟礼欢手里的杯子:“喝不惯这洋玩意儿吧?这叫橙汁,外国来的。你们那儿,是不是还喝那种……散装白酒?啧,那玩意辣喉咙,上不了台面。”

孟礼欢晃了晃手里的杯子,看着里面晃动的液体,慢悠悠地说:“酒好不好,不在包装,在劲头和心情。俺们出海回来,浑身湿透,冻得直哆嗦,围在火堆旁喝一口烧刀子,那股热乎气从嗓子眼一直暖到脚后跟,那才叫得劲。这甜水水,解渴还行,当酒喝,差点意思。”

他这番带着强烈画面感和体验感的描述,让那几个本想嘲笑他土包子的年轻人一时哑然。他们习惯了用品牌、产地、价格来定义一切,却从未想过,一种东西的价值,还可以用如此质朴而真实的感受来衡量。

“说得好像你经常出海似的?打渔能挣几个钱?”另一个青年撇撇嘴说道。

孟礼欢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反而问道:“你们知道黄花鱼啥时候最肥吗?知道怎么从海流和鸟群判断内脏,还能保证海参完整吗?”

他一连串的问题,把几个年轻人问得一愣一愣的。他们接触过钢琴、油画、外汇券,却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

“这……这谁知道啊……”王建军有些恼羞成怒。

“所以啊,”孟礼欢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隔行如隔山。你们玩的那些,俺不懂。俺吃的这碗饭,你们也不明白。没啥高低,活着,挣口饭吃,图个心里踏实,就行了。”

就在这时,宴席开始了。众人纷纷落座。孟礼欢被秦海龙叫到了他那一桌。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很多孟礼欢都叫不上名字。

有一道清蒸鱼上来,肉质雪白,形态优美。

“这是东星斑,深海鱼,味道不错。”秦海龙低声给孟礼欢介绍。

孟礼欢夹了一筷子,细细品尝,点了点头:“嗯,肉是挺嫩,鲜甜味也足。就是火候稍微过了点点,靠近鱼脊的那点肉,筋膜感有点明显了。俺们那儿讲究吃鱼吃个‘蒜瓣肉’,火候得掐得准,差一点,口感就不一样。”

他的声音不大,但同桌的人都听到了。一位看起来像是主人家的长辈闻言,仔细尝了尝,惊讶地看了孟礼欢一眼:“这位小同志说得在理!老师傅今天状态可能是不太好。没想到小同志对吃鱼这么有研究?”

孟礼欢憨厚一笑:“研究谈不上,就是吃得多了。靠这个活着,舌头就刁了点。”

他这番不卑不亢,基于自身专业(虽然是打渔)的点评,反而让在座的一些人对他刮目相看。能一眼看出烹饪火候的细微差别,这绝不是普通的渔民能做到的。

王建军那桌人,看到孟礼欢非但没有出丑,反而似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宴会后半程,孟礼欢基本上就是安静吃饭,偶尔和秦海龙低声交流几句。他不再试图融入,也不再在意那些或好奇或轻视的目光。他就像一块来自山海的礁石,任你浪涛如何拍打,我自岿然不动,有着自己坚实的根基和内核。

回去的车上,秦海龙笑着问:“怎么样?啥感觉?”

孟礼欢舒了口气,扯了扯有点勒脖子的衬衫领口,说道:“东西挺好吃,就是有点累,不如咱俩蹲码头啃猪头肉喝啤酒自在。”

秦海龙哈哈大笑:“你啊你!不过,礼欢,你今天做得很好。不露怯,不巴结,有自己的根脚。这就够了。这帮小子,就是欠收拾,你今天算是给他们上了课了。”

孟礼欢望向窗外流光溢彩的京城夜景,目光深邃。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这座城市很大,圈子很多。他不必强求融入每一个,只需要守住自己的本心,站稳自己的脚跟。他的底气,来自那无穷的山海,来自不断学习的头脑,也来自身边这温暖的家。

而今晚,他这块来自东北海边的“顽石”,算是在这汪深不见底的京城池水里,投下了第一颗石子,荡开了一圈属于自己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