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22章 资金短缺再扬帆,青榔头市寻山珍

第122章 资金短缺再扬帆,青榔头市寻山珍(2 / 2)

清晨的山林,空气清新湿润,带着草木和泥土的芬芳。鸟鸣声清脆悦耳,偶尔能听到远处不知名小兽跑过的窸窣声。孟礼欢没有贸然深入,他先是沿着一条熟悉的、猎人踩出的小路,向山腰行进。他走得很慢,眼睛像扫描仪一样,仔细地搜索着周围的植被、地形。

寻找野山参,是门极其考验耐心、经验和运气的技术活。老辈跑山的人有口诀:“背阴向阳,椴树底下找;头戴红冠(参籽),身披绿纱(参叶);七两为参,八两为宝…” 孟礼欢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念着这些口诀,目光重点扫过背风向阳的山坡、椴树、柞树和红松混生的林下,寻找着那独特的、掌状复叶的植物。

第一天,他一无所获。看到的要么是普通的杂草灌木,要么是一些不值钱的草药。山林里闷热潮湿,蚊虫肆虐,即使他扎紧了袖口裤腿,脸上脖子上还是被叮了不少包。晚上,他找了个背风干燥的石砬子玉米饼子,就着咸肉吃了,算是晚饭。篝火能驱赶野兽,也能给他壮胆。听着四周各种不知名的虫鸣和偶尔传来的夜枭叫声,他抱着枪,半睡半醒地度过了山林里的第一夜。

第二天,第三天…他逐渐向山林深处推进。遇到的危险也开始显现。有一次,他差点踩到一条盘在草丛里乘凉的土球子(蝮蛇),那蛇昂起三角脑袋,吐着信子,吓得他冷汗直流,赶紧用索拨棍小心地将其拨开。还有一次,一群嗡嗡作响的山蚊子追着他叮,他不得不跳进一条小溪里才摆脱。

但他没有气馁。他知道,好东西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凭借前世模糊的记忆和猎人的直觉,判断着可能有老参生长的“宝地”。

到了第六天下午,当他艰难地翻过一道山梁,来到一处背阴、土质松软、周围长着几棵高大椴树的山坳时,他的目光猛地被一簇独特的植物吸引了!

那植物生长在一棵老椴树的根部旁,茎秆直立,顶端顶着一团尚未完全转红、呈青绿色的伞形花序!茎秆中部,轮生着几片掌状的复叶,在透过林隙的阳光下,叶片呈现出一种油润的绿色!

是山参!而且看那茎秆的粗壮程度和叶片的形态,年份恐怕不短!

孟礼欢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呼吸都急促起来!他强压下激动,没有立刻上前,而是仔细观察四周,确认没有危险后,才小心翼翼地靠近。

他蹲下身,用索拨棍轻轻拨开植株周围的杂草和落叶,露出了用小耙子那头,极其轻柔地、一层层地刮开表土,露出

随着泥土一点点被清理,那山参的轮廓逐渐清晰。芦头细长密集,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芦碗”(茎痕),显示其生长年份极为悠久!主体部分粗壮肥硕,已经隐隐有了人形!更让他惊喜的是,

“五品叶…不,这芦碗,怕是有六七十年了…是个大货!”孟礼欢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抬参讲究的是完整,决不能断一根须子,否则价值大打折扣。

他拿出红布包铺在旁边,又取出苔藓备用。然后,他用小铲子配合着手指,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开始沿着参须生长的方向,一点点地、极其耐心地挖掘周围的泥土。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滴在泥土里,他也顾不上擦。蚊虫在耳边嗡嗡叫,他也浑然不觉。他的全部心神,都凝聚在这株大自然的精灵之上。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足足用了大半个时辰,他才将这株老山参完整无缺地从泥土中请了出来!当那株形态优美、芦碗密布、须根完整的硕大山参完全呈现在他眼前时,饶是孟礼欢早有心理准备,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参,主体粗如儿臂,长度接近一尺,分量极沉,估计绝对超过八两!通体黄褐色,皮老纹深,须根清晰不乱,顶端那青绿色的参籽簇更是预示着其极佳的品质。

八两为宝!这分明是一株难得的“参宝”!

孟礼欢小心翼翼地将这株参宝用苔藓包裹好,外面再裹上红布,郑重地放入背包最深处。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冲散了连日来的疲惫和艰辛。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日头已经偏西。他知道,该下山了。有了这株参宝打底,他此行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但他并没有立刻返回,而是在这处山坳附近又仔细搜寻了一番,果然,又让他找到了两株年份稍小一些,但同样品相不错的四品叶山参。

直到夜幕降临,他才心满意足地背着沉甸甸的背包,沿着来路开始返回。虽然身体疲惫,但脚步却格外轻快。他知道,背包里的这几株山参,特别是那株参宝,足以换来他购买心仪四合院所需的大部分资金!

山林寂静,月光如水。孟礼欢的身影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上,只留下身后那片孕育了无数珍宝的、沉默的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