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20章 授衔嘉奖皆秘密,教授争抢关门生

第120章 授衔嘉奖皆秘密,教授争抢关门生(1 / 2)

宋代古船“公海一号”被成功牵引至预定内海港湾,整个过程隐秘而顺利。当那庞大的、覆满历史苔痕的船体,在精心控制的浮力气囊簇拥下,缓缓进入风平浪静、戒备森严的军港内湾时,所有参与行动的人员,无论是指挥者、专家还是普通一兵,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压抑已久的、低沉的欢呼!许多人相拥而泣,那是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险阻后,胜利喜悦最直接的宣泄。

港湾内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特制的、内衬柔软材料的巨大浮船坞如同一个温暖的摇篮,缓缓合拢,将“公海一号”小心翼翼地包裹其中。专业的文保团队立刻接管,开始对船体进行持续的喷淋保湿、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确保这国宝在脱离海水后,能得到最科学的保护。

没有鲜花,没有锣鼓,没有闻讯而来的媒体。这次成功的打捞,被列为最高机密,所有的庆祝和表彰,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以内部形式进行。

几天后,在一间简朴却庄重的会议室里,一场小范围、高规格的表彰总结会悄然举行。与会者除了秦海龙、周卫国、孟礼欢以及几位专家和潜水员代表外,还有几位身着便装、但气度不凡的领导,其中一位正是上次授予孟礼欢中校军衔的那位将军。

将军首先高度赞扬了此次“公海一号”打捞行动取得的巨大成功,称之为“我国水下考古和海洋打捞史上的里程碑式胜利”,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他充分肯定了全体参战人员展现出的不畏艰险、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接着,便是论功行赏。由于行动的保密性质,所有奖励都不公开,也没有盛大的仪式。

秦海龙和周卫国作为现场指挥和技术核心,各自荣立一等功,并在其个人档案中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未来的晋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与行动的潜水员和技术人员,也根据贡献分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并获得了一笔在当时看来相当丰厚的奖金。

轮到孟礼欢时,会议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而热烈。

将军亲自将一枚金光闪闪的一等功奖章和一本文凭大小的红色证书递到孟礼欢手中,看着他肩章上依旧崭新的中校衔,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带着几分戏谑的笑容:“孟礼欢同志,鉴于你在本次‘公海一号’打捞行动中,提供的决定性线索、提出的关键性技术方案(指浮囊法),以及在应对突发危机(驱鲨、引鲸)中表现出的卓越勇气和智慧,经研究决定,为你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提高了一些:“同时,根据你的特殊贡献和才能,破格晋升军衔——由上校(根据前文调整),晋升为大校!”

大校!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虽然知道孟礼欢功劳巨大,但这个晋升速度,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要知道,多少人穷尽一生也难以企及这个级别,而孟礼欢,一个“兼职”的渔民顾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竟然走到了这一步!

孟礼欢自己也愣住了。他接过那枚沉甸甸的奖章和晋升命令,感觉有些不真实。大校……这在前世,是他想都不敢想的高度。他下意识地并拢双腿,想敬个军礼,动作却因为生疏而显得有些滑稽,但他眼神里的庄重和感激却是真挚的:“感谢首长!感谢组织的信任!我…我就是做了点该做的事…”

将军摆了摆手,示意他放松,语气带着调侃:“行了,孟大校,别紧张。知道你惦记着回家打渔,这边后续的清理和研究工作,有吴教授他们这些专业的人士负责,就不用你天天守在这里了。不过,”他话锋一转,神色认真起来,“你这个‘特别顾问’可不能卸任,以后有硬骨头,还得请你这位‘福将’出马!”

“是!保证随叫随到!”孟礼欢赶紧表态,心里却踏实了不少,能回家就好。

然而,对他的“争夺”并未结束。表彰环节刚结束,早已按捺不住的吴教授和另一位来自海洋大学的李教授几乎同时站了起来。

“首长!各位领导!”吴教授激动得白发颤抖,“孟礼欢同志不仅在实践中有大才,其思维之敏捷、思路之开阔,实属罕见!尤其是他对古代船舶结构和海洋环境的直觉理解,极具考古学研究的天赋!我代表北大考古系,正式邀请孟礼欢同志,成为我的关门弟子!我愿意破格录取他为在职硕士研究生,一切手续由我来办!”

他话音刚落,李教授立刻抢着说道:“老吴!你不能光想着考古!礼欢同志在海洋动力学、浮力应用、极端环境下解决问题方面展现出的才华,更是我们海洋工程领域急需的!这浮囊打捞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极高的工程智慧!来我们海洋大学!我亲自带你,研究方向随你挑,直接硕博连读都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