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13章 破格特聘中校衔,渔民顾问双身份

第113章 破格特聘中校衔,渔民顾问双身份(2 / 2)

当他揣着那本沉甸甸的军官证回到靠山屯时,内心的激动依旧难以平复。但他没有声张,这是纪律要求。他只把这件事悄悄告诉了王秀娥和韩晶晶。

婆媳俩看着那盖着红印的军官证,听着孟礼欢的解释,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俺的娘啊…中…中校?那…那是多大的官儿啊?”王秀娥摸着那硬皮本子,手都在抖。

“就是说,欢子你现在…既是渔民,也是…军官了?”韩晶晶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这身份转变实在太魔幻了。

“嗯!”孟礼欢重重点头,脸上洋溢着光彩,“娘,晶晶,你们放心,俺还是俺,该打渔打渔,该过日子过日子。就是多了个身份,多了份责任。”

这个消息虽然在屯里没有公开,但孟家几人走路都觉得脚下轻快了许多,那是一种被国家认可、有了坚实依靠的底气和自豪。

接下来的日子,孟礼欢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他脱下那身别扭的军装,换上了沾满鱼腥味的粗布衣服,再次登上了“海龙号”。柴油机的轰鸣、咸腥的海风、撒网时渔网沉甸甸的手感…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和亲切。

秦海龙和他带来的大部分队员已经撤离,返回部队。但他们留下了一套加密的通讯设备,安装在孟家,约定有任务或者重要信息时通过特定频道联系。秦海龙本人也因为此次任务立功,正式调入了海军相关的打捞研究部门,与孟礼欢的联络将更加直接和频繁。

沉船打捞的后续工作移交给了专业的文物保护和考古部门,“探索一号”经过消毒清理后,也被孟礼欢正式接手,成为了他船队里的第二条船,由孟礼兵担任船长,带着栓柱等几个愿意继续跟他干的退伍兵(他们选择了退役安置到地方,但依旧跟着孟礼欢干),专门负责相对远海的捕捞作业。

生活仿佛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但一切又都不同了。

孟礼欢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他的渔民生活。他不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捕鱼,更多了一份观察和研究的心态。他会更仔细地记录不同海域的水温、洋流、鱼群习性,会琢磨如何改进渔网和捕捞技术,这些在以前只是为了多打鱼,现在却隐隐觉得,这些知识和经验,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也能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提供帮助。

他定期会收到秦海龙寄来的海军内部的技术资料和海洋研究期刊。晚上,在油灯下(屯里还没完全通电),他一边看着韩晶晶缝补衣服,一边磕磕绊绊地阅读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文章,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等下次通讯时请教秦海龙。王秀娥看着儿子三十岁了还像学生一样啃书本,又是心疼又是骄傲。

丫蛋已经上了屯里的小学,她知道爸爸是个了不起的渔民,还隐隐约约知道爸爸好像还有个“秘密”,经常拿着爸爸那个蓝色的硬皮本子好奇地看,虽然她不认识上面的字。海娃也开始蹒跚学步,咿咿呀呀地追着孟礼欢喊“爸爸”。

偶尔,夜深人静时,孟礼欢会拿出那个军官证,在月光下摩挲着。冰凉的塑封膜下,是他穿着便装的照片和“专业技术中校”的字样。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秘密,也拥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依旧是那个靠山屯的渔民孟礼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在大海上奔波。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再仅仅是那个渔民孟礼欢。他的征途,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他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这种双重身份,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张力与可能。而他,也准备好了,在这条独特的道路上,继续扬帆,砥砺前行。无论是驾驶“海龙号”追逐鱼群,还是响应那来自深海的召唤,他都将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