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96章 元宵佳节享天伦,灯会猜谜趣事多

第96章 元宵佳节享天伦,灯会猜谜趣事多(1 / 2)

被母亲和媳妇联手“禁足”在家,孟礼欢起初还有些不自在,像是被拴住了腿的海东青,总想着往外扑腾。

但几天热炕头养下来,小米粥、鸡蛋羹温温润润地熨帖着肠胃,规律的作息,加上丫蛋和海娃绕膝嬉闹的童声稚语,他那被酒精浸泡得有些浮躁的心,竟慢慢地沉静下来,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稳和惬意。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年的最后一天,气氛依旧浓郁。清早起来,王秀娥就忙着和面、调馅,准备包元宵。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和南方的汤圆做法不同。她把和好的各式馅料(黑芝麻、花生、红豆沙)切成小块,放在洒满糯米粉的大笸箩里,交给孟礼欢和丫蛋一个重要的任务——滚元宵。

“丫蛋,看好了,像爷爷这样,晃悠这个笸箩,让馅儿蛋在里面打滚,沾上粉,越滚越大,越滚越圆!”孟繁林笑着给孙女做示范,慢悠悠地晃动着大笸箩,里面的馅料块随着滚动,均匀地裹上一层雪白的糯米粉。

孟礼欢也挽起袖子,和女儿一起操作。丫蛋小手扶着笸箩边,学着她爷的样子用力晃,小脸憋得通红,糯米粉溅得到处都是,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海娃坐在炕上,看着姐姐和爸爸忙碌,也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助威。

这活儿需要耐心,要反复沾水、反复滚好几次,才能滚出结实又圆润的元宵。孟礼欢难得有这份闲心,陪着女儿慢慢弄,看着那些小馅料一点点变成雪白的圆球,心里有种莫名的成就感。屋里充满了糯米粉的清香和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下午,韩晶晶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红纸、竹篾和浆糊,要自己做灯笼。这是她娘家传下来的手艺,做的灯笼又好看又结实。她手巧,裁剪、扎架、糊纸,动作流畅优美。孟礼欢和丫蛋就在旁边打下手,递个剪刀,抹点浆糊。

丫蛋得到了一个最简单的小兔子灯笼,欢喜得不得了。孟礼欢看着媳妇专注的侧脸,心里一动,也拿起竹篾,笨手笨脚地想扎个鱼的形状,结果不是这儿歪就是那儿斜,最后扎出个四不像,被丫蛋嫌弃:“爸爸做的鱼好丑,像胖头鱼!”引得韩晶晶和王秀娥又是一阵笑。

最终,在韩晶晶的补救下,那条“胖头鱼”灯笼总算勉强成型,点上蜡烛后,丑萌丑萌的,也别有一番趣味。孟礼欢还得意地把它挂在了院门最显眼的地方。

傍晚,吃了象征团圆的元宵(孟礼欢吃到了包着硬币的那颗,寓意一年好运),天色刚擦黑,屯里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涌上了街道。丫蛋提着她的小兔子灯,孟礼欢则拎着他那盏“胖头鱼”,牵着女儿,韩晶晶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海娃,一家人也出门去凑热闹。

屯中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老支书让人拉了个大灯泡,照亮了中间一块空地,那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谜语——这是屯里每年元宵节保留的节目:猜灯谜。

大人孩子都围在那里,仰着头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一个半大小子大声念出来。

“是眼睛!”立刻有孩子抢答,欢天喜地地跑去领奖(通常是一把水果糖或一支铅笔)。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猜一个字!”

这个难住了一些人。孟礼欢看着丫蛋眨巴着大眼睛苦思冥想,便低声提示:“绿的喜欢水,红的怕水,合起来…”

“是秋!秋天的秋!”丫蛋聪明,立刻反应过来,雀跃着跑去领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