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自然是极其丰盛。王老太太把孟礼欢带来的好东西都做上了。红烧鹿肉、小鸡炖蘑菇(用的是野鸡)、鲍鱼烧土豆(虽然做法豪迈,但味道极鲜)、还有各种炒菜、饺子,摆了一大桌子。
席间,自然成了王秀娥的主场。亲戚们纷纷夸赞她有好福气,儿子这么有本事,这么孝顺。
“秀娥啊,你可真是熬出来了!看看礼欢多出息!”
“就是,打渔狩猎都是一把好手,还能淘弄到这些金贵东西,这得挣多少钱啊!”
“丫蛋和海娃也养得这么好,白白胖胖的,你可真是享福了!”
王秀娥听着众人的夸赞,看着身边出息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可爱的孙辈,再看看桌上这远超其他兄弟家的丰盛饭菜,心里的那份满足和骄傲简直要溢出来。她这辈子,年轻时吃过苦,受过累,如今儿子争气,把她失去的面子加倍地挣了回来,让她在娘家挺直了腰杆,这种感觉,比吃了任何山珍海味都舒坦。
孟礼欢也适时地给母亲添彩:“主要还是俺娘能干,把家里操持得好,俺才能安心在外面闯荡。这些鱼啊肉的,俺娘都没舍得先吃,就惦记着拿来给姥姥、姥爷和舅舅们尝尝。”
这话更是说得王秀娥心里热乎乎的,看着儿子的眼神充满了慈爱。
饭后,孟礼欢还陪着姥爷和舅舅们聊了会儿天,说了说今年的收成和明年的打算,言语间透露出的自信和规划,让几位长辈频频点头,对这个外甥更是高看一眼。
回去的时候,王老太太拉着王秀娥的手,塞给她一个小布包,里面是给丫蛋和海娃的压岁钱,还有几个煮熟的红鸡蛋。“拿着,给孩子们。秀娥啊,好好过日子,礼欢是好孩子,你有后福。”
王秀娥含着泪花,重重地点了点头。
夕阳下,一家五口踏上归途。王秀娥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娘家村落,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暖。风吹起她花白的头发,脸上却带着少女般的红晕和笑意。
孟繁林虽然话不多,但嘴角也一直带着笑。孟礼欢和韩晶晶相视一笑,都为母亲感到高兴。
这一次回娘家,孟礼欢用实实在在的孝心和厚礼,彻底扬了母亲的名,圆了她内心深处的荣耀梦。也让王秀娥真切地感受到,儿子不仅有能力让自家过上好日子,更有能力让她在娘家人面前拥有十足的体面和尊严。
这份孝心,比任何礼物都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