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清晨,天色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年节前特有的宁静与期待。
孟礼欢推开房门,一股凛冽却清新的寒气扑面而来。
院子里,屋檐下挂着的冰凌在熹微的晨光中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封船、封刀枪。
这是靠山屯,乃至整个辽东半岛沿海渔村传承已久的规矩。
意味着一年的辛劳奔波正式结束,从此安心休憩,迎接新春,直到来年开春冰消雪融,才会再次启用的仪式。
吃罢早饭,孟礼欢神情郑重地开始行动。他先来到仓房,那里存放着冬猎用的“水连珠”步枪和猎刀。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干净布条(通常是红色,寓意吉祥),仔细地擦拭着冰冷的枪身和锋利的刀刃,仿佛在与一位并肩作战的老友告别。
然后,他用红布条将枪口和刀柄小心翼翼地缠绕包裹起来,一边缠绕,嘴里一边低声念叨着老辈人传下来的话:
“封枪封刀,入库藏好;
煞气收起,吉祥来到。
今朝歇息,来年再召;
保家护院,平安顺兆!”
包裹好后,他将枪和刀恭敬地放入炕梢一个专用的木柜里,上了锁。
这既是对工具的尊重,也是一种仪式感的告别,寓意着将一年的血煞之气收起,安心过年。
接着,他来到了码头。两条船——“海龙号”和“海龙二号”,早已被拖上岸,架在滚木上,经过了彻底的清洗和保养,船底重新刷了桐油,船身斑驳的漆色也修补了一番,虽然依旧能看出岁月的痕迹,但显得精神了许多。
孟礼欢提着一小桶准备好的混合了朱砂的红色油漆,拿着一支新毛笔。孟繁林也跟了过来,这是家里的大事,老爷子要来见证。
孟礼欢走到“海龙号”船头,深吸一口气,用毛笔蘸饱了红漆,在那饱经风霜的木质船头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个大字:“平安”。然后又走到“海龙二号”船头,同样写下了“丰收”二字。
红艳艳的字迹在灰褐色的船板上格外醒目,寄托着主人对来年最朴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