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熊逐鹿的兴奋劲儿过去,临时猎队的收获虽然依旧不错,但大型猎物的踪迹终究不是随处可见。山林广袤,更多的时间耗费在枯燥的搜寻和漫长的等待上。韩立军和王福贵的兴奋感渐渐被严寒和疲惫取代,手脚都生了冻疮,每天回到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恨不得直接瘫在火堆旁。
孟礼欢却并未满足。他的目光早已越过那些显而易见的肉食,投向了山林里更隐秘、更精致,却也价值更高的财富——皮毛,尤其是紫貂皮。
“熊胆鹿茸虽好,但不能指望天天有。”一天晚上,围着篝火啃烤野兔时,孟礼欢开了口,“咱得琢磨点细水长流的营生。这山里,值钱的不光是大家伙。”
“还有啥值钱的?”韩立军啃着兔子腿,含糊地问,“獾子?狐狸?那玩意儿精得很,不好弄。”
“紫貂。”孟礼欢吐出两个字。
篝火旁顿时安静下来。连孟礼兵都抬起了头。紫貂!这东西他们只听说过,据说那皮毛油光水滑,轻软暖和,是以前皇上才能用的东西,金贵得不得了!但紫貂体型小,行动如鬼魅,极其警觉,想要捕捉,难如登天。
“欢子,那玩意儿…咱能逮着?”王福贵表示怀疑,“听说都在老林子最深处的砬子顶(悬崖顶)上,路都没有,咋上去?”
“事在人为。”孟礼欢眼神坚定,“路是人走出来的。貂皮的价格,一张顶得上半头熊肉。值得冒点险。”
他早就观察好了。他们目前活动的这片山区,植被茂密,岩石嶙峋,符合紫貂的栖息环境。而且他在几处背风的山崖下,发现过一些细小的、类似于鸡爪的脚印和粪便,很可能就是紫貂活动的痕迹。
说干就干。第二天,猎队的目标改变了。不再盲目搜寻大型猎物,而是开始有目的地向更高的山脊、更陡峭的岩壁区域探索。
寻找紫貂,是真正的“猎踪”。它们体型小,留下的痕迹微乎其微。孟礼欢几乎是匍匐在雪地上,一寸寸地搜索着岩石缝隙、树根底部、雪窝子里的蛛丝马迹——一根脱落的深色毛发、一小片被啃咬的松子壳、甚至是一点点几乎被雪覆盖的粪便。
“看这里!”他往往能发现一些韩立军他们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这松子啃得利索,口子小,像是貂干的。”
“这撮毛,黑得发亮,油性足,八成是貂毛。”
他根据这些细微的线索,判断紫貂的活动路径和可能栖息的巢穴区域。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眼力。
确定了大致范围后,接下来就是布设陷阱。对付紫貂,枪是没用的,它们太快太警觉。只能用最传统的办法——夹子和套索。
孟礼欢带来的,是一种特制的、小巧而灵敏的踩夹,力度经过调整,旨在夹住而不至于当场夹死,以保持皮毛的完整。还有用细钢丝做成的活套。
选择下夹设套的地点更是技术活。要选在紫貂必经的“兽径”上——比如两块岩石间的狭窄通道、倒木下的缝隙、它们标记气味的树根处。还要进行伪装,消除人的气味(用雪搓手,甚至用兽粪涂抹夹子),小心翼翼地将夹子或套索布置好,上面轻轻覆盖一层雪沫。
“这能行吗?俺看悬。”王福贵看着那几乎看不见的小夹子,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