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那顿酣畅淋漓的熊肉宴,香味飘遍了半个屯子,也把孟礼欢和孟礼兵智勇猎熊的事迹传得神乎其神。他们俩几乎成了屯里年轻后生眼中的英雄,尤其是孟礼兵,走路腰杆都比以前直了不少。
这消息自然也传到了韩晶晶的娘家——距离靠山屯十几里地的韩家沟。第二天晌午,孟礼欢的大舅哥韩立军和二姐夫王福贵就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了。
一进院门,没顾上寒暄,韩立军就拉着孟礼欢急切地问:“欢子,听说你们掏了个黑瞎子仓?真的假的?多大个儿?”
王福贵也眼巴巴地看着,脸上又是羡慕又是难以置信。
孟礼欢笑着把他们让进屋,指了指墙角那张刚刚简单处理过、还散发着腥气的巨大熊皮,以及灶房里挂着的几大条熊肉。
“嚯!!”韩立军和王福贵看着那硕大的熊皮,眼睛都直了,上手摸着那厚实的皮毛,啧啧称奇:“好家伙!这皮子!这得是头大炮卵子(指成年公熊)吧!”
得知孟礼欢他们还分了肉给屯里乡亲,两人更是羡慕得不行。韩立军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欢子,你看…你们这运气和技术…真没得说!俺们韩家沟那边山里,老辈人也说有好几个老仓子,这些年都没人敢动…你看…”
王福贵也赶紧接话:“是啊欢子,带上俺们呗?俺们有力气,能扛东西,也能搭把手!打着了,俺们不要工钱,就分点肉,能换点钱就行!”
孟礼欢看着两位眼巴巴的亲戚,心里飞快地盘算起来。独自狩猎,收益自然最高,但风险也大,上次是有惊无险,下次未必总有那么好运气。带上他们,人多力量大,互相有个照应,能探索更远的山林,目标也可以更大些。而且,这也能帮衬一下亲戚,巩固关系。
“行!”孟礼欢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咱得约法三章:第一,进山一切听俺指挥,不能乱跑乱动;第二,见到啥货,怎么打,俺说了算;第三,打着的玩意,卖了钱,按出力多少分,俺拿大头,你们没意见吧?”
“没意见!绝对没意见!”韩立军和王福贵喜出望外,连连保证,“都听你的!你说咋干就咋干!”
一支临时的狩猎小队就此成立。孟礼欢任队长,孟礼兵是副手兼神枪手,韩立军和王福贵充当劳力兼助手。
再次进山,队伍壮大了,底气也足了些。孟礼欢根据韩立军他们提供的模糊方位和老猎户的经验,开始有计划地搜寻新的熊仓和其他大型猎物的踪迹。
狩猎并非每次都有收获,更多的是漫长的搜寻、等待和艰苦的跋涉。但孟礼欢仿佛对山林有着天生的直觉,他能通过雪地上的蛛丝马迹——模糊的脚印、被啃食的树皮、粪便的形状——判断出猎物的种类、大小和经过的时间。
几天后,他们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串新鲜的、像是牛蹄印但更尖细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