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62章 新船计划暗酝酿,偶遇良机购旧船

第62章 新船计划暗酝酿,偶遇良机购旧船(2 / 2)

“谢不谢的以后再说,”老师傅摆摆手,“我看你小子是个实在人,办事也爽快,才跟你多这句嘴。你明天上午再来一趟,我看看能不能让老王头带你去瞅一眼。”

“成!明天我一准来!”

第二天一大早,孟礼欢就赶到了县城水产公司。老师傅果然守信,找来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头,介绍说是码头的老王头。

孟礼欢又是敬烟又是说好话。老王头看他态度诚恳,又是老熟人介绍的,便点头答应带他去看看。

两人来到国营渔业三队专属的一个小码头。这里停泊的船只明显比外面民用的要整齐一些,但也能看到一些略显陈旧的船只。老王头指着码头尽头一条蓝白相间的木壳渔船说:“喏,就是那条,‘辽渔3107’。”

孟礼欢仔细打量过去。这条船比他的“海龙号”明显大了一圈,长约十米左右,船型是传统的辽东渔船样式,船头昂起,看起来颇为敦实。船漆有些斑驳,露出底下的木纹,但船体线条还算流畅,没有明显的破损或变形。甲板上的设备看起来有些老旧,但摆放整齐。

“走,上去看看。”老王头跟码头值班的人打了个招呼,带着孟礼欢上了船。

一上船,孟礼欢就感受到这船的不同。甲板厚实,踩上去声音沉闷,说明木质依然坚实。船舱空间也比“海龙号”宽敞不少。他重点查看了轮机舱,那台老旧的195柴油机静静地卧在那里,表面有油污,但关键部件看起来没有严重锈蚀,似乎确实还能运转。

“这船有些年头了,”老王头在一旁介绍,“是六几年造的,但用的是好木头,龙骨尤其结实,当年是条好船。机器是老了,费油,劲儿也不如新的。队里现在都用钢壳船了,这种老木壳就跟不上了,跑得慢,维护也麻烦。但说实话,底子绝对不差,再跑个几年没问题。”

孟礼欢一边听,一边仔细检查。他用手敲击船板,听声音;查看船底和吃水线附近的腐蚀情况;检查缆桩和船舵的灵活性。越是检查,他心里越是满意。这船就像一头老骥,虽然年老,但骨架犹在,底蕴深厚。只要换上一颗强劲的“心脏”(新机器),绝对能焕发第二春!

“王大爷,队里打算卖多少钱?”孟礼欢不动声色地问。

老王头伸出三根手指,又翻了一下:“这个数。三千五。包括船上这些旧网具啥的,都白送。不过队里要求现金一次结清,不赊账。”

三千五!这个价格比孟礼欢预想的要低一些!虽然也是一笔巨款,但考虑到这条船的吨位和扎实的底子,绝对物超所值!而且对方是国营单位,手续正规,省去了很多麻烦。

孟礼欢强压住心中的激动,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王大爷,这价格…说实话不便宜。您看这机器,都快老掉牙了,买回去光换机器就得一大笔钱。船漆也得重新刷,不少地方都得修修补补…您看能不能再跟队里说说,价格上再让让?”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老王头答应再去争取一下,尽量压到三千二百块钱左右。

离开码头,孟礼欢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机会!这绝对是天赐良机!这条船,简直就是为他下一步计划量身定做的!

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跑去镇上找了老陈头——那个帮他给“海龙号”换机器的倔老头。他把“辽渔3107”的情况一说,老陈头眯着眼琢磨了半天,说道:“要是船体真像你说的那么扎实,三千二,不贵!195的机器老了,换台新的24马力柴油机,加上变速箱和安装费,大概还得一千五六百块。总的下来,不到五千块,你就能得一条吨位更大、性能更好的船,划算!”

有了技术专家的肯定,孟礼欢心里最后一点犹豫也打消了。

第二天,他又通过老王头,正式跟渔业三队的后勤负责人见了面。对方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干部,说话办事很干脆。孟礼欢表现得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船的兴趣,也清晰地指出了船的老旧之处和需要投入的后续成本。

最终,双方以三千二百五十块钱的价格达成了口头协议。孟礼欢预付了二百块钱定金,约定三天后带齐尾款来办理交接手续。

揣着那份简易的协议和收据,孟礼欢走出渔业三队的办公室,感觉阳光都格外明媚。他强忍着仰天大笑的冲动,脚步轻快地往家赶。

第二条船,就这么意外而又顺利地有了着落!

他的海上舰队,终于要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了。未来的蓝图,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