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双丰收(1 / 2)

凌云开口,用的竟是醇厚苍凉的老生唱腔,吟唱的正是斯语“创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半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那声音,带着一种穿越千年的孤寂与叩问,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传统的京剧唱腔与这首意境宏大的词作结合得天衣无缝,将苏轼(在蓝星是斯语)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辨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唱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凌云配合了一个极富戏曲韵味的身段,衣袖翻飞,仿佛真的在月下独自徘徊,那种遗世独立的孤高感,透过屏幕,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卧槽!凌云这老生唱腔!绝了!】

【第一次听京剧,《明月几时有》是诗词吧,竟然这么搭!】

【这味道太正了!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斯语这首词写得真好,凌云唱得也真好!】

就在观众还沉浸在那种苍茫浩渺的意境中时,舞台灯光骤然变换,温暖的色调取代了清冷,音乐也过渡到《但愿人长久》那熟悉而优美的旋律。

一袭淡雅长裙的秦雪,从舞台另一侧缓缓走出,接着凌云最后一句的余韵,用她清澈空灵的嗓音唱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情绪的转换是如此自然!

从对宇宙的诘问,回归到对人世情愫的细腻描摹。

秦雪的演唱温柔而富有感染力,将月下思念、人生缺憾与最终的通透豁达,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当她唱到那句点睛之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场的气氛达到了一个温暖而感动的高潮!

许多观众,尤其是那些未能与家人团聚的游子,眼眶瞬间湿润。

这不仅仅是歌唱,这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跨越时空的美好祝愿。

【哭了,真的哭了。想家了。】

【秦雪唱得太有感觉了,斯语的曲子写得太戳心了!】

【从凌云的孤高到秦雪的温情,这个编排神了!】

【这才是我们想在中秋晚会上听到的!有文化!有情感!】

这个由斯语一手策划的“古今对话”环节,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厚的情感力量,成为了晚会前半段最受好评的亮点之一。

而紧接着的“嫦娥奔月”独舞,则再次展现了斯语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性解读。

舞者并非人们印象中那个哀怨凄婉的嫦娥。

音乐起始空灵神秘,舞者的动作充满了探寻与渴望,表现其对未知的向往。

当她“服下灵药”的那一刻,动作变得决绝而有力,一系列的跳跃、旋转,借助威亚技术。

完美展现了“飞升”的轻盈与飘逸之感,充满了力量与美感,仿佛不是被迫离去,而是主动奔赴一场与永恒的约会。

最后,当舞者定格在“月宫”之中,并非传统的掩面哭泣,而是昂首挺立,衣袖轻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