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命题赋诗(1 / 2)

苏芷柔几乎是和周老同时动笔,她姿态优雅,运笔轻柔,诗成《听雨》。

其中“蕉心卷愁千滴泪,荷盏承欢万斛珠”,以芭蕉、荷盏拟人,融情于景。

将女儿家细腻的心事与雨景完美融合,婉约清丽,动人心弦,便是陈逸风看了,也不得不暗赞一声“好”。

至此,已有五人成诗,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唯一还未动笔的斯语。

香,只剩下最后一点点,火星明灭,眼看就要熄灭。

陈逸风心中甚至升起一丝快意:“看来这位斯语先生,也并非无所不能,至少这急智上……”他这念头还未转完,却见斯语忽然动了。

斯语并非走向书案,而是先缓步走到轩边,伸出手,似乎要接住那飘洒的雨丝,又像是在感受那雨中的微风。

这个动作极其短暂,却仿佛完成了一次与天地自然的最后沟通。

然后,在众人瞩目下,在檀香最后一缕青烟将散未散之际,他从容地走到书案前。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先吟诵,而是直接提起了那支狼毫笔。

笔锋饱满,墨色乌亮。

他悬腕,落笔,动作流畅而稳定,没有丝毫犹豫。

宣纸上,一个个筋骨遒劲、却又带着独特飘逸感的字迹流淌而出: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没有激昂的语调,没有夸张的动作,只有笔尖与纸张摩擦的细微沙沙声。

然而,当这二十八个字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听雨轩”陷入了一种比刚才对联时更深沉、更震撼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目光死死地盯在那张宣纸上,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反复咀嚼、继而化为无比惊叹的神情!

赵擎岳张大了嘴巴,足以塞进一个鸡蛋,他脑子里嗡嗡作响,只剩下“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无比精准又充满画面感的词句在回荡。

他发现自己穷尽词汇也无法描绘的景象,被人家寥寥几字道尽!

陈逸风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他引以为傲的“珠跳玉盘”、“线引银针”,在这“潋滟”、“空蒙”面前,显得如此小家子气,如此匠气!

他的自信被击得粉碎!

李慕白忘了喝酒,他怔怔地看着那首诗,尤其是最后两句,猛地一拍大腿,这次声音很响:

“绝了!真他娘的绝了!老子服了!”

他只觉得任何赞美的语言在这首诗面前都显得苍白。

周文渊老先生身体微微前倾,手指颤抖着,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喃喃道:

“神来之笔……此喻只应天上有啊!将湖山之美与绝代佳人之美融为一体,晴雨皆成妙境,这……这已非诗才,这是天授!天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