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模仿?(1 / 2)

夜色在笔尖与键盘的交替中悄然流淌。

《神雕侠侣》的剧情正逐步推向最高潮。

杨过在百花谷以黯然销魂掌与周伯通切磋,那套因刻骨相思而悟出的武功,招招蕴含着离别与绝望的意境,威力惊人。

斯语描绘着杨过施展掌法时那狂放不羁又带着深深寂寥的身影,笔下仿佛也带上了那份沉郁顿挫的力量。

他知道,距离那场等待了十六年的重逢,只剩下最后几步之遥。

读者的心已被吊到嗓子眼,评论区每日都在刷着“龙姑娘到底在哪里?”的疑问。

而《封神演义》的画卷则徐徐铺展得更开。

姜子牙已遇文王,筑坛拜将;哪吒莲花化身重生,闹海复仇;雷震子食杏生翅,形象大变……

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阐教与截教的冲突也初现端倪。

那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层出不穷的法宝神通,以及隐藏在纷争背后的天道棋局,让读者们大呼过瘾,追更热情丝毫不逊于《神雕》。

双线并进,斯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创作精度。

他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同时下着两盘棋,每一步都深思熟虑,落子无悔。

然而,高强度的心力输出,终究还是留下了痕迹。

顾磊在某次汇报工作时,敏锐地察觉到斯语眉宇间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尽管他的眼神依旧清明锐利。

“老板,您最近同时进行多项创作,是否需要适当放缓一下节奏?或者,我先将一些不那么紧急的合作洽谈延后?”顾磊谨慎地建议道。

斯语放下手中的电子笔(他偶尔会用它来勾勒一些音乐或场景的草图),抬眼看了看顾磊,语气平淡:“不必。不过我心中有数。”

他确实心中有数。

这种疲惫并非灵感枯竭,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后的正常消耗。

他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也懂得如何调节。

他的调节方式,并非休息,而是转换。

当文字的构建让他感到思维滞涩时,他便转而投向音乐的怀抱。

这一日,在处理完《封神演义》中一段激烈的斗法描写后,他感到心绪有些躁动,那种金戈铁马、神通碰撞的余韵仍在脑中回荡。

他没有强迫自己立刻进入《神雕》那种深情婉转的氛围,而是走到了书房角落的古筝前。

坐下,凝神片刻。

然后,他抬手,拨动了琴弦。

不再是《渔舟唱晚》的恬淡,也不再是练习曲目的刻板。

一段激昂、急促、充满杀伐之气的旋律,从他指尖奔涌而出!

音符密集如雨,力道千钧,仿佛能听到战场上的刀剑交击、战鼓雷动,看到那旌旗蔽日、沙尘漫天的景象。

这是《十面埋伏》的片段。

他虽然古筝技艺未至化境,但凭借其超凡的音乐理解力和控制力,已然能将这首琵琶古曲用古筝演绎出七八分精髓。

尤其是那股子睥睨天下、决一死战的惨烈气势,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铮铮琴音回荡在书房内,驱散了文字的滞重,也宣泄了胸中因书写宏大场面而积郁的磅礴之气。

一曲终了,他心头的躁动平复了许多,思绪也重新变得清晰通透。

也正是在这种不同艺术形式相互激发、转换调节的状态下,他关于为作品注入音乐灵魂的想法愈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