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许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全部逻辑,但他们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暖而强大的情感力量。
《大秦新闻联播》在报道的最后,总结道:
“……春运,不仅仅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更是大秦人家国情怀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
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眷恋、对故土的思念。
一路平安,阖家团圆,就是这场迁徙最朴素、也最动人的主题。”
这段总结,通过翻译,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那些原本带着疑惑和批判目光的国外观察者们,在读到这段文字,再回看那些拥挤却充满期盼的画面时,似乎也多了一层理解。
他们依然觉得这很“疯狂”,但开始意识到,这种“疯狂”的背后,是一种他们或许无法体验,但却能隐约感知其珍贵的、名为“团圆”的执念。
大秦的春运,以其震撼的数据和独特的情感内核,再一次让世界侧目。
而在这一片国际舆论的波澜中,那首悄然触动了许多游子归家心弦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以及它的创作者斯语,其影响力也随着这股“春运”话题,在国际文化讨论的层面,泛起了小小的涟漪。
毕竟,能用一个作品,参与并折射一个国家级文化现象,这本就说明了其不凡的力量。
春节的喧嚣与热闹,如同渐渐平息的海潮,最终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涓涓细流。
《春节序曲》成为了各大商场、公共场所烘托节日气氛的经典背景乐。
《好运来》的魔性旋律依旧不时在街头巷尾响起,证明着其长久的生命力。
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所带来的感动与迟归的团圆故事,也沉淀为这个特定年份春节的独特记忆。
言究堂文化集团在顾磊的掌舵下,高效且平稳地运转着。
各项业务,无论是文学、音乐、影视还是新兴的科技板块,都在既定轨道上稳步推进。
斯语将日常事务完全放手,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回他自己的节奏中。
云顶苑的书房再次成为他最主要的活动区域。
窗外,帝都的春意渐浓,枝头抽出新绿。
斯语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并非乐谱,而是一份关于大秦联邦及周边国家古代神话传说、民间志怪的系统性研究资料汇编。
这是顾磊根据他的要求,动用言究堂资源搜集整理的。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面上那些古老神只、精怪、奇谭的名字与描述,眼神沉静,带着一种考古学家般的审视与思索。
春节期间的“新交响”实践,无论是《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重塑,还是《春节序曲》的热烈铺陈,都让他更加确信民族音乐语汇的深厚潜力。
但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古老的源头,那片属于神话与想象的混沌之地。
他不仅仅是想创作一首带有古风韵味的曲子。
他在构思一个更为宏大的、立体的音乐叙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