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民族底气(2 / 2)

同时,他与帝都民族乐团的合作也更加深入。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复刻地球的经典,也开始尝试利用蓝星大秦现有的乐器条件和乐师特点,对某些作品进行更精细的“本地化”微调。

他会拿着地球版本的总谱,与周老、李老师等人探讨,“周老,您看这个琵琶华彩段,按照我们这边常用的指法习惯,这样改动一下是否更顺手,又能保持原有效果?”

“李老师,这里用了革胡,但我发现低音笙效果似乎更浑厚一些,我们试试用笙来承担这部分低音线条如何?”

这种基于“原文”的、尊重本地实际的调整过程,让乐师们感觉斯语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只会抛出完美乐谱的“神”,而是一个真正懂行、愿意与他们一起摸索的合作伙伴。

他们也更加投入,甚至开始主动提出一些基于自身乐器特性的、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使得这些来自异世界的作品,能更好地与蓝星的演奏实践相结合。

斯语的底气,就在于他背后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文化宝库。

每一次“文抄”,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次精心的选择、适应与再呈现。

他就像一位拥有无限原石储备的巨匠,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雕琢出令世人惊叹的艺术品。

外界看到的是一次次石破天惊的“创新”,而对他自己而言,这更像是一场从容不迫的、将另一个世界的文明荣光,徐徐展现在这个平行世界的盛大巡礼。

他知道,只要他愿意,这样的“惊喜”,他可以一直给下去。

而这,才是他面对任何风浪,都能安之若素的、最深沉的资本。

腊月的寒风裹挟着年味儿,开始在大街小巷弥漫。

商家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福字,行人步履匆匆,脸上带着归家的急切与节前的喜悦。

就在这岁末年终的忙碌氛围中,顾磊给斯语打来了一个电话,语气带着几分不同于往常的、略显小心翼翼的试探。

“老板,快过年了。言究堂音乐这边……大家伙儿都惦记着,问您今年有没有准备应景的新歌?”

顾磊斟酌着用词,“毕竟‘问徵’老师的歌,现在可是市场的金字招牌,尤其是过年这种节点,大家都盼着能有点新‘年货’。”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如果您在忙‘新交响’的事,抽不开身,我们也完全理解,就跟粉丝们解释一下……”

电话这头,斯语正对着一份地球民族管弦乐总谱陷入沉思,闻言微微一愣。

他这段时间全身心都扑在“新交响”的探索和下一部作品的酝酿上,确实把过年发新歌这茬给忘了。

对于普通音乐人来说,创作一首既能迎合节日气氛又有质量保证的歌曲,可能需要耗费数月心血,但对他而言……

“哦,这个啊。”

斯语语气轻松,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仿佛早有准备,“歌我早就写好了,两首。

本来想过几天再给你,既然问起了,我等下就发到你邮箱。”

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临时起意的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