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如同水墨画中第一笔淡墨,悄无声息地晕染开来。
弦乐声部那极弱(pp)却蕴含无限张力的长音,仿佛自夜色深处涌来,瞬间抚平了场内所有的躁动。
一位坐在前排、白发苍苍的老者,原本微阖着眼,似在养神,此刻却猛地睁开了眼睛,身体微微前倾,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异。
他身旁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孩,下意识地捂住了嘴,仿佛怕一点声响都会惊扰这静谧的降临。
随着琵琶那清越而温柔的轮指如月光般洒落,弹拨乐器编织出粼粼波光的江面,台下开始出现细微的骚动。
不是交头接耳,而是压抑不住的、带着震撼的吸气声。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显然是音乐专业学生的男生,眼睛死死盯着舞台,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快速虚按,仿佛在同步分析那精妙绝伦的配器。
他旁边的外国友人,原本只是抱着欣赏异域风情的心态,此刻却张大了嘴巴。
蓝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惊艳交织的复杂情绪,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东方音乐”的刻板印象。
当音乐行进至“江流宛转绕芳甸”的段落,乐队展现出那充满生命力的渐强和各声部精巧绝伦的复调交织时,观众席的轰动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一位中年女观众紧紧抓住了身边丈夫的手臂,指甲几乎要嵌进他的衣服里,她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那流动的、立体的音响画卷中。
后排几位结伴而来的老乐迷,互相交换着激动得发亮的眼神,用力地点着头,嘴唇翕动,无声地传递着内心的狂喜与认可——
“对了!就是这个味道!可又完全不一样了!太棒了!”
然而,真正的、足以载入记忆的轰动,发生在乐曲的后半段。
当乐队以极其细腻的控制力,描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孤寂清冷时,音乐厅内陷入了一种近乎神圣的寂静。
一位坐在角落、原本对民乐不太感冒的年轻摇滚乐手,此刻却觉得鼻腔发酸,一种莫名的、深沉的感动攫住了他。
他从未想过,这些古老的乐器,竟能如此直接地触及灵魂最柔软的角落,表达出如此复杂而高级的情感。
当最后那若有若无的尾音,如同月光消散、夜露凝结般悄然逝去,整个音乐厅仿佛被抽成了真空。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持续了足足有五秒之久。
这五秒,并非冷场,而是极致的震撼与沉浸之后,情感过于饱满而导致的短暂失语。
仿佛所有观众的意识,还飘荡在那月色朦胧的春江之上,未能及时回归现实。
然后——
“轰!!!!!!”
如同积蓄了千年力量的火山猛然喷发,如同堤坝在巨大压力下轰然决口!
震耳欲聋的掌声、喝彩声、激动得变了调的叫好声,以排山倒海之势,瞬间席卷了整个音乐厅!
这声音是如此猛烈,如此狂热,几乎要掀翻音乐厅那设计精良的穹顶!
“bravo!!”
“太棒了!!”
“我的天啊!!”
“再来一遍!!”
各种语言的赞叹混杂在一起,汇成了情感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