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水袖翻飞(1 / 2)

台上的演员们,何曾见过如此众多、如此年轻、如此热情的观众?

他们仿佛被注入了强心剂,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每一个眼神都饱含情感。

饰演白翟夫人的凌云,更是全情投入。

他头戴七星额子,身扎硬靠,雉鸡翎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颤动。

无论是“巡营”时的沉稳矫健,还是“点将”时的英气勃发,抑或是“破阵”时那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鹞子翻身和干净利落的耍枪花,他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唱腔,清亮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将白翟夫人的巾帼气概展现无遗。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台下那灼热的目光,这目光让他更加卖力,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使命感。

他不仅仅是在演戏,他是在为整个戏曲行业,吸引着新的目光!

台侧的乐队也仿佛年轻了十岁。

拉胡琴的老者,闭着眼,摇头晃脑,手指在琴弦上飞舞,拉出的旋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昂饱满。

司鼓的师傅,手臂挥舞得更有力量,锣鼓点敲得震天响,铙钹撞击出金石之音,完美地烘托着舞台上的金戈铁马。

整个乐团气势十足,与演员的表演紧密配合,共同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当剧情发展到白翟夫人率军破敌,在台上舞动长枪,做出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回马枪”亮相时,整个清音阁沸腾了!

虽然并非演唱《回马枪》歌曲,但这个经典动作已然成为了凌云的标志。

“好!!”

喝彩声、掌声如同积蓄已久的洪水,猛然爆发出来,几乎要掀翻戏楼的屋顶!

这声音不再是来自零星几位老人,而是来自全场数百名年轻观众自发的、热情的呐喊!

许多人激动地站了起来,用力鼓掌,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

那个戴鸭舌帽的男生更是忍不住吹了一声响亮的口哨。

闪光灯如同繁星般闪烁,记录下这精彩绝伦的瞬间。

在最前排,那张熟悉的八仙桌旁,张老和李老依旧坐在他们几十年来的老位置上。

只是这一次,他们的身边、身后,不再是空荡荡的座椅,而是挤满了年轻的观众。

两位老人看着眼前这久违的、人声鼎沸的场面,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属于年轻人的喝彩声,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张老用力眨着眼睛,试图看清台上凌云的身影,声音带着哽咽,对身边的李老说:

“老李……你看到了吗?听到了吗?多少年了……多少年没这样了……”

李老同样激动得胡须微颤,他重重地点头,握住老伙计的手,声音沙哑:

“看到了,听到了!咱们这戏……没白守啊!这些娃娃们……他们懂!他们喜欢!”

他们看着身边那些年轻面孔上洋溢着的热情,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欣慰和感慨。

仿佛他们守护了一辈子的珍宝,终于被新一代人发现并珍视了。

毫无疑问,所有演出剧目中,最受欢迎、反响最热烈的,便是凌云主演的《白翟夫人》。

不仅仅是因为凌云如今的人气,更因为《回马枪》这首歌的灵感源于此,观众们带着对歌曲的喜爱和好奇,来看这出“原版”的故事,自然投入了更多的情感。

每当凌云做出与《回马枪》V中相似的身段,或者唱到某些能与歌词意蕴产生联想的段落时,台下都会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更加热烈的掌声。

这出古老的戏,因为一首现代的歌,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白翟夫人》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台下热烈的掌声依旧如同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久久不息。

许多观众激动地站起身,不肯就此离去。

人群中,不知是谁先高喊了一声:“《白翟夫人》!再来一场!”

这声呼喊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瞬间引爆了全场积蓄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