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专工老生的名家率先开口,声音洪亮:“沈会长,各位同仁!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咱们戏曲多少年没这么热闹过了!
我的意思是,趁热打铁!把我们压箱底的好戏都拿出来!《定军山》、《珠帘寨》!让年轻人看看什么叫老黄忠,什么叫老当益壮!”
他说着,还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己身边带来的一个年轻老生弟子。
他话音刚落,一位以花衫闻名的女艺术家立刻接话,“王老说的在理,但也要考虑多样性嘛。
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可能更喜欢看些情节曲折、扮相俊美的戏。
比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这些,身段美,唱腔也婉转,更容易吸引人。”
她说着,也轻轻推了推身旁一位模样俊俏的年轻旦角。
“我们武戏也不能落下啊!”
一位武生前辈声如洪钟,“《回马枪》里那段耍枪多受欢迎!《三岔口》、《挑滑车》!真刀真枪,翻打跌扑,那才叫热闹,才叫精彩!保证看得他们眼花缭乱!”
他身后几个精干的武生小伙子也挺直了腰板。
“我们丑角插科打诨,也能活跃气氛啊!”
“我们花脸嗓门亮,有气势!”
一时间,会议室内仿佛变成了“抢角”现场。
各位老前辈、各派名家都希望能为自家行当、为自己的得意弟子争取到更多在即将涌入的新观众面前露脸的机会,把他们最拿手的、认为最能代表戏曲高度的剧目展现出去。
沈墨池会长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大家议论声稍歇,他才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他环视全场,目光沉稳,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诸位的心情,我理解。
都想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都想让自家的传承发扬光大。
但是——”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次来的观众,是因为什么来的?
是因为《回马枪》!
是因为一种他们觉得‘新’、‘酷’、‘有意思’的形式!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连西皮二黄都分不清,你上来就给他们唱全本的《四郎探母》、《大探二》,他们坐得住吗?
会不会又被‘枯燥’、‘听不懂’吓跑了?”
他的话如同冷水滴入热油,让激动的众人稍微冷静了一些。
沈墨池继续道:“我的意见是,一切,都要为了戏曲的未来让步!”
他斩钉截铁,“京剧,乃至所有戏曲剧种,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孤芳自赏。
老祖宗的东西是好,但传承需要土壤,需要新的观众!
现在土壤来了,我们就必须学会,如何在这片新的土壤里,把种子种下去,让它发芽!”
他看向梅若鸿和凌云,“《回马枪》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迎合市场,不是低头,而是换一种方式昂首!”
“所以,我提议,”沈墨池最终定调,“我们这次,不要急着把所有的家底都搬出来吓唬人。
而是要精心挑选、甚至重新编排一批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