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此人,当年确实红极一时,但与其说是他才华横溢,不如说是他恰好踩中了武侠小说黄金时代的尾巴。
并且极其“擅长”模仿当时几位武侠名家的风格和套路,靠着缝合与跟风,积累起了不小的名声。
然而,随着读者审美提高,原创性要求增强,他那套缺乏核心创造力的写法逐渐失灵,近十几年来已是江河日下,作品无人问津。
眼看一个横空出世的年轻人,以他完全无法理解的才华和速度,接连推出高质量作品,迅速占领了他曾经风光过的市场。
甚至达到了他从未企及的高度,冯骥内心的嫉妒和不平衡与日俱增。
这次,看到网上出现关于“枪手”的质疑,他觉得机会来了,便跳了出来,试图用自己“老前辈”的身份,泼上这盆足以毁掉一个作者的脏水。
事态迅速发酵,远比之前的匿名谣言要严重。
编辑沫沫看到冯骥的围博后,心急如焚,再也顾不得平时只用工作号联系的习惯,直接拨通了斯语留给她的那个私人电话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传来斯语略带慵懒和疑惑的声音,“喂?哪位?”
“言吾大大!是我,沫沫!”沫沫语气急促,“出事了!您快看看围博!有个叫冯骥的老作者,公开发文说您……说您抄袭他的未发表作品!”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斯语的声音清晰了起来,带着一丝意外,但并无慌乱。
“冯骥?不认识。抄袭?他有什么证据?”
“他现在就是空口无凭,在那里含沙射影!”沫沫气愤地说,“但是他是实名认证的,以前也有点名气,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都被带偏了!影响很坏!”
“我知道了。”斯语的语气冷了下来,“我先去看看具体情况。”
挂断电话,斯语登录了围博,找到了冯骥发的那条内容。
看完之后,他直接被气笑了。
“呵,真是人红是非多。连张像样的对比图、一段相似的原文都拿不出来,就凭着一张嘴,上下嘴唇一碰,就想给我扣上抄袭的帽子?做梦!”
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编辑了一条围博,作为反击:
【@冯骥 先生,您好。】
【首先,对于您“早年一些未曾发表的草稿及构思”与我已发表作品“惊人相似”一事,我深表“遗憾”。遗憾之处在于,您既然手握如此“铁证”,为何不早些公布于世,也好让我等后辈瞻仰学习,避免这“撞车”的尴尬?】
【其次,关于您质疑《射雕英雄传》的出处,我可以明确告知您,此书的每一个字,都出自我本人的思考和创作,无需“借鉴”任何“遗珠”。倒是您,如此关心他人作品的“来源”,莫非是职业病使然?】
【最后,给您一个善意的提醒: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言论需要负责。根据大秦联邦《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您在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公开发表上述暗示性、误导性言论,已涉嫌构成诽谤及损害商业信誉。】
【请您在24小时内,提供您所说的“惊人相似”的草稿、构思时间戳证明、或其他任何能证明您优先权的有效证据,并公开澄清事实、赔礼道歉。否则,我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切权利。】
【言吾,静候佳音。】
这条围博,逻辑清晰,言辞犀利,不卑不亢,既有对荒谬指控的嘲讽,又明确指出了对方行为的违法性质,最后更是给出了最后通牒。
一发出来,立刻引发了海啸般的反响!
“霸气!直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