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 > 第27章 桃花潮生寻旧迹,落英剑意入剑心

第27章 桃花潮生寻旧迹,落英剑意入剑心(1 / 2)

汉江的晨雾还未散尽时,林越已立在襄阳城南的渡口。乌篷船的竹篙轻点水面,搅碎了倒映在江中的“郭”字大旗影子,船家老周吆喝着收锚,竹编的斗笠上还沾着昨夜守城时的火星灰——三日前那场决战,蒙古军粮草被淹、重甲被连弩洞穿,最终溃退三十里,如今襄阳城头的炊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绵长。

“林先生,这是太爷爷让我给您带的桃花干。”郭苏氏踩着露水赶来,手里提着个乌木匣子,匣子里铺着油纸,装着烘干的桃花瓣,“太爷爷说,这是当年黄先祖从桃花岛带来的品种,泡在茶里能清心,您路上喝。”她身后跟着两个丐帮弟子,扛着一个更长的木匣,里面是郭破虏执意要送的“破虏”短剑赝品,“太爷爷说,真剑要留着守襄阳,这柄赝品的纹路和真的一样,您带着,见剑如见故人。”

林越接过乌木匣,指尖触到温热的桃花干,恍惚间想起百年前黄蓉递给他的桃花茶,也是这样带着淡淡的甜香。“替我谢过郭兄,”他拍了拍郭苏氏的肩膀,“怀安的降龙掌刚柔初融,让他多练‘潜龙勿用’,沉住气才能守住根本。丐帮的弟兄们辛苦了,战后的抚恤金,我已让墨家的人从江南调过来。”

郭苏氏躬身应下,目光落在江面上的船影:“先生此去桃花岛,若见到黄氏后人,务必带句话——襄阳的郭家人,没辜负桃花岛的托付。”她抬手拢了拢鬓边的碎发,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太爷爷说,当年黄先祖临终前,给曾祖父写过信,说‘桃花岛永远是襄阳的退路’。”

乌篷船渐渐驶离渡口,林越立在船头,看着襄阳城的轮廓越来越小,西城楼的“侠之大者”匾额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郭破虏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林先生,桃花岛的传承不能断。我爹说,黄药师前辈晚年把毕生武学都刻在了山壁上,只是蒙古人几次想登岛寻宝,都被桃花阵困死了。您去看看,也替我们给黄老邪磕个头。”

船行三日,江面渐渐开阔,空气中的水汽从淡水的清冽变成了海水的咸湿。第四日清晨,船家老周突然指着远处的海平面:“先生您看,那就是桃花岛!”

林越抬眼望去,只见一座青黛色的岛屿浮在碧蓝的海面上,岛的轮廓像一柄横放的玉箫,岛周的海面上泛着细碎的金光,那是阳光照在桃花花瓣上的反光——即使隔着数里,也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盛,像一团粉色的云落在海上。

“奇怪,”老周挠了挠头,“往年这个时候,桃花岛周围的海流最乱,今天怎么这么稳?”他刚说完,就见远处的海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涟漪的纹路竟像是某种阵法,船身顺着涟漪的方向自动调整,丝毫没有颠簸。

林越腰间的鸿蒙大罗剑突然微微震颤,剑鞘上的“护民痕”泛出淡墨色的光,与海面上的涟漪遥相呼应。他突然想起当年黄药师说过的话:“我的桃花阵,不仅能困人,还能认人。心有侠气者,自能乘风破浪;心怀歹意者,只会葬身鱼腹。”

船靠近码头时,林越才发现码头的青石板上刻着极小的“碧海潮生”四字,是黄药师的笔迹,笔锋如海浪般灵动,却又带着金石的刚劲。码头上站着一个身着素色布裙的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手里握着一支玉箫,箫身上刻着“桃花”二字,看到林越的乌篷船,眼睛一亮,快步迎了上来。

“您就是林越先生吧?”少女的声音像山涧的清泉,带着江南的软糯,“太爷爷在遗嘱里说,若有一位背着墨色长剑、腰间挂着‘守襄阳’令牌的前辈来岛,便是桃花岛的贵客。我是黄念慈,黄药师是我的曾祖父。”

林越看着少女手里的玉箫,箫尾的缠绳是桃花木做的,和当年黄药师常用的那支一模一样。“黄老邪……哦不,令曾祖父还好吗?”话一出口,林越才发觉自己的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当年他离开桃花岛时,黄药师已年过七旬,如今百年过去,想来早已仙逝。

黄念慈的眼圈微微发红,轻轻摇了摇头:“曾祖父在百年前的重阳节能安详逝,临终前说,他等了林先生三十年,没等到您回来,却等到了襄阳城守住的消息,值了。他让我们把他的骨灰撒在碧海潮生亭下,说‘潮声不断,剑意不绝’。”

她引着林越往岛上走,脚下的石板路两旁种满了桃树,桃花开得正艳,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一层粉色的绒毯。“这些桃树,都是曾祖父亲手栽的,他说每一棵都对应着一招落英神剑。”黄念慈指着旁边一棵歪脖子桃树,“您看这棵,枝桠像不像‘落英缤纷’的剑势?曾祖父说,当年他就是看这棵树的形态,悟出的这招。”

林越驻足细看,那桃树枝桠交错,看似杂乱,却藏着精妙的韵律,风吹过,花瓣簌簌落下,竟真的像剑影纷飞。他想起百年前,黄药师就是在这棵树下,握着他的手腕,教他“落英神剑”的要诀:“剑不是死的,是活的,要像桃花一样,看似柔弱,却能随风而动,出其不意。”

“当年林先生在岛上住了三年,曾祖父几乎把毕生所学都教给了您。”黄念慈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手札,递给林越,“这是曾祖父的《潮生剑意记》,里面记着他对您的评价——‘林越此子,剑心纯粹,护民如护花,将来成就必在我之上’。”

林越翻开手札,里面的字迹刚劲有力,却又带着几分随性,每页都画着剑势图谱,旁边是黄药师的批注。翻到中间一页,他突然停住——那页画着“碧海潮生曲”的曲谱,旁边用小字写着:“林越初学吹箫,气不足,需用内力补之,此子倔强,练到嘴角出血也不肯停,像极了年轻时的我。”

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林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坐在碧海潮生亭下,握着玉箫,一遍遍地练习《碧海潮生曲》,嘴角磨出了血泡,黄药师却只是站在旁边,用玉箫敲着石桌打拍子,直到他练会了才转身离开,临走前丢下一句:“明天教你‘玉箫剑法’,要是再练不好,就去给桃树浇水。”

“前面就是试剑崖了,曾祖父的遗迹都在那里。”黄念慈的声音将林越拉回现实。转过一道山弯,眼前豁然开朗——试剑崖是桃花岛最高的地方,崖边建有一座石亭,正是碧海潮生亭,亭下的礁石上刻着“侠之大者”四个大字,是郭靖当年来访时留下的。

崖壁上布满了剑痕,最显眼的是一面平整的青石壁,上面刻着完整的《落英神剑图谱》,图谱用松烟墨绘制,百年过去,墨色依旧鲜亮。图谱的开头是“落英神剑总诀”,招都画得栩栩如生,旁边还有黄药师的批注,详细讲解剑势、内力运转的法门。

“这图谱是曾祖父晚年刻的,比当年教您的更完善。”黄念慈指着图谱旁的一行小字,“您看这个‘柔’字,曾祖父说,他当年教您时太执着于‘快’,忽略了‘柔’,后来他悟到,落英神剑不仅要像桃花纷飞,还要像潮水一样,刚柔并济。”

林越走近石壁,指尖轻轻抚过图谱上的剑痕,那些刻痕深浅不一,是黄药师用内力刻下的,指尖触到,竟能感受到淡淡的真气残留——那是黄药师毕生武学的沉淀,灵动如桃花,磅礴如潮声。他的鸿蒙大罗剑再次震颤,剑鞘上的“护民痕”与石壁上的真气相互感应,发出“嗡”的一声轻响。

就在指尖与“桃之夭夭”的剑势刻痕相触的瞬间,林越的识海骤然亮起,淡蓝色的光罩如潮水般扩散开来,光罩中浮现出黄药师练剑的虚影,与他的墨剑剑意交织在一起:

【遗迹感悟触发:检测到完整《落英神剑图谱》(黄药师晚年完善版),蕴含“灵动自然”武学至理,与鸿蒙大罗剑“护民痕”核心契合度92%】

【武学能量同步中:落英剑意(完整版,含黄药师“潮生真气”)→ 鸿蒙大罗剑能量补充,当前进度:熟练 77.1% → 熟练 78.2%(+1.1%)】

【附加效果:获得“落英灵动”剑意印记,特性“随风”激活——可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剑势,减少内力消耗,提升闪避速度15%,与“城魂守护”特性形成互补】

【传承记忆解锁:触发黄药师残留真气记忆片段——“练剑不是为了争强好胜,是为了守护岛上的桃花,守护海边的百姓,剑心要像潮声一样,包容万物”】

光罩散去时,林越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一段记忆:暴雨过后,黄药师站在试剑崖上,看着山下被洪水冲毁的渔村,用落英神剑的剑意劈开挡路的巨石,带领岛民重建家园。他的剑势不再凌厉,却带着温润的力量,像潮水一样,抚平灾难的创伤。

“曾祖父晚年,很少与人比剑,反而常常去帮渔民修船、帮农夫耕地。”黄念慈的声音带着敬佩,“他说,年轻时他以为武学是‘独步天下’,后来才明白,武学是‘守护一方’。他让我们把‘护民’二字,刻在每一代桃花岛传人的佩剑上。”

她引着林越走到试剑崖的另一侧,那里摆放着一个檀木架子,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黄药师的遗物:一支玉箫,箫身有几处磕碰的痕迹,是当年与欧阳锋交手时留下的;一柄长剑,剑鞘上刻着“落英”二字,是黄药师的佩剑;还有一个小小的瓷瓶,里面装着疗伤的药膏,瓶身贴着纸条,是黄药师的笔迹:“林越练剑受伤专用,此药不伤经脉。”

“这个瓷瓶,曾祖父让我们一直留着,说等林先生回来,亲手交给您。”黄念慈拿起瓷瓶,递给林越,“他说当年您练‘玉箫剑法’,不小心被剑鞘划伤了手掌,他用这药给您治的伤,您还说这药味太苦,像黄连。”

林越接过瓷瓶,瓶身还带着淡淡的药香,与当年的味道一模一样。他打开瓶塞,里面的药膏呈淡黄色,依旧细腻。“当年我嫌药苦,偷偷把药膏丢了,结果伤口发炎,发了三天高烧。”林越笑着摇头,“黄老邪知道后,没骂我,只是重新给我配了药,还在药里加了蜂蜜,说‘小孩子才怕苦,剑客要能忍常人不能忍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