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组的志愿者们还遇到过复杂的邻里纠纷。老城区的两户居民,因为一棵靠墙生长的紫薇树吵了起来。一楼居民觉得紫薇树枝叶挡了采光,想砍掉;二楼居民则觉得紫薇开花好看,坚决反对,争执之下,一楼居民剪掉了大半枝条。二楼居民气不过,拨通了求助热线。
林小满带着志愿者王师傅和晓雯赶到现场时,紫薇树的枝干光秃秃的,只剩下几根主枝,看起来格外可怜。林小满走近紫薇,听到它委屈的声音:“……我的枝桠被剪得好疼,以后再也开不了花了……” 她先安抚两位居民的情绪,再让王师傅检查紫薇的损伤情况。
“这棵紫薇还有救。”王师傅检查后说,“剪掉的大多是徒长枝,只要做好伤口处理,明年还能发芽。” 林小满趁机提出方案:“我们可以帮你们修剪出合适的造型,既不挡一楼采光,又能保留紫薇的观赏性,以后由两位一起养护,怎么样?”
两位居民看着志愿者们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受伤的紫薇,终于点头同意。王师傅带着晓雯给紫薇的伤口涂抹愈合剂,修剪多余的枝条,还教两位居民如何养护。临走时,一楼居民不好意思地说:“以后我们会好好护着这棵树,再也不冲动了。”
志愿者团队的高效运转,让植物求助热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均接线量稳定在150通左右,解决率从之前的95%提升到98%,线下服务响应时间也从一周缩短到24小时内。不少市民在电话里称赞:“志愿者们太专业了,比我找的花店老板讲得还清楚!”
李婷全程记录着志愿者们的工作日常,剪辑的《植物守护志愿者的一天》短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里,王师傅耐心教市民修剪树木,晓雯仔细给盆栽脱盆,莉莉温柔地安抚情绪激动的求助者,孩子们在一旁帮忙递工具。视频最后,所有志愿者和林小满团队站在黄连木下合影,多肉被举在最中间,画面温馨而动人。
视频播出后,又有不少市民报名加入志愿者团队,林小满干脆成立了志愿者预备役,定期开展基础培训,为团队输送新鲜血液。张胖子的生意也跟着受益,不少志愿者成了他的“活广告”,推荐市民购买适配的绿植和养护物资,他还特意给志愿者提供内部折扣,鼓励大家推广科学养护理念。
刘宇则给志愿者团队搭建了专属交流群,大家在群里分享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经验。王师傅经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老笔记,晓雯则会分享专业的园艺知识,莉莉则整理了沟通技巧,群里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有时遇到棘手的问题,大家还会在群里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团队运行一个月后,林小满组织了一次志愿者表彰大会。市绿化局的王局长也赶来参加,给表现优秀的志愿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王师傅获得了“技术担当”奖,晓雯获得了“进步之星”奖,莉莉获得了“暖心使者”奖。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也获得了“小小志愿者”称号,琪琪抱着多肉上台领奖,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表彰大会上,王师傅激动地说:“退休后我总觉得自己没用了,加入志愿者团队后,才发现自己的经验还能帮到这么多人。谢谢林老师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 晓雯则说:“在这里,我把书本知识变成了实践能力,还认识了这么多热爱植物的朋友,这是我收获最大的经历。”
林小满看着眼前这群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志愿者团队不仅缓解了热线的压力,更让植物保护的理念有了更多传播者。这些志愿者就像无数个小火种,将对植物的热爱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当天晚上,志愿者团队的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获奖证书,讨论着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有人提议开展“植物义诊进社区”活动,有人想制作植物养护手账,还有人建议给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林小满看着大家的提议,心里充满了期待。
回到花店,林小满翻看着志愿者们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记录着满满的用心——有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有遇到挫折的反思,还有和市民温暖的互动。多肉趴在日志上,叶片轻轻蹭着纸页,像是在阅读这些暖心的故事。
刘宇走进来,笑着说:“我已经把志愿者的案例整理进数据库了,现在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完善,以后新人培训也有更多素材了。” 陈阳也补充道:“我们可以给志愿者分等级,根据服务时长和能力,开展进阶培训,让团队越来越专业。”
林小满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新的规划。她知道,志愿者团队的组建不是终点,而是植物保护事业的新起点。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座城市的植物守护网会越来越密,而“植物友好”的理念,也会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扎根在更多人的心里。
深夜的花店,灯光依旧明亮。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满店的绿意,也照亮了林小满眼中的光芒。她拿起手机,在志愿者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感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未来我们一起,守护好城市的每一棵植物。”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弹出了一片点赞和回复,屏幕上的光点,像星星一样,汇聚成了守护绿意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