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热线开通(1 / 2)

市民对植物养护的需求,早已超出了林小满团队的线下应对能力。台风过后,每天都有几十位市民找上门来——有提着枯萎盆栽的老人,有带着校园绿植问题的学生,还有拿着小区树木照片的物业工作人员。花店的门槛几乎被踏破,张胖子开玩笑说:“再这样下去,我们的花店都要改成‘植物急诊室’了。”

林小满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之前她和团队只能被动回应上门求助的市民,很多住在偏远区域的市民,为了问一个植物养护问题,要来回跑几十公里,特别不方便。“我们得想个办法,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植物问题。”林小满在团队会议上提出,“不如开通一条专门的植物求助热线,24小时接听市民的咨询,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覆盖更多人。”

这个提议瞬间得到了全员赞同。刘宇立刻着手筹备技术支持:“我可以搭建一个简易的来电记录系统,记录求助问题、地址、处理结果,方便我们后续跟踪和总结常见问题。”

陈阳则开始整理常见问题手册:“我把之前遇到的盆栽枯萎、病虫害、土壤改良等问题分类,整理出简单易懂的解决方法,接线时能快速回应。”

李婷的宣传计划也同步推进:“我先制作热线开通的海报和短视频,在社区、学校、短视频平台同步宣传,让更多市民知道这个热线。”

张胖子更是主动承担了热线的硬件成本:“接线设备、办公场地我来搞定!就在花店旁边隔出一个小房间,再配几台电脑和电话,保证热线畅通。”

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也积极参与,琪琪设计了热线的专属Logo,画面是多肉抱着电话,旁边围着各种植物,可爱的设计让人一眼就能记住;浩浩和轩轩则帮忙整理打印常见问题手册,用彩笔标注重点,方便接线时查阅。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周。热线号码特意选了一串好记的数字,尾号是寓意“要爱绿久久”。开通热线的前一天,李婷制作的宣传短视频在网上发布,视频里,林小满详细介绍了热线的功能,孩子们举着“植物求助,一键解决”的牌子,多肉则在镜头前晃着叶片,视频最后公布了热线号码和开通时间。

短视频发布不到一天,播放量就突破了50万,评论区里满是期待的声音:“太好了!我家的绿萝总黄叶子,终于有地方问了!”“以后小区的树木有问题,不用再跑老远了!”“期待热线开通,给林老师团队点赞!”

社区和学校也积极配合,海报被贴在了公告栏、电梯间,甚至公交车站的宣传栏上。不少社区工作人员还在居民群里转发热线信息,提醒大家收藏号码。

热线开通当天,花店门口格外热闹。林小满和团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通仪式,市绿化局的王局长也特意赶来,亲手按下了热线的开通按钮。“这条热线不仅是市民的求助通道,更是植物保护的科普窗口。”王局长笑着说,“希望你们能把它打造成城市植物保护的便民名片。”

仪式刚结束,热线电话就响了起来,铃声是琪琪特意录制的多肉叶片晃动的轻响,格外别致。林小满亲自接起了第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奶奶的声音,带着几分犹豫:“请问是植物求助热线吗?我家的君子兰养了五年,今年突然不开花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林小满耐心地询问:“奶奶,您平时多久给君子兰浇一次水?放在什么地方呀?”

“我天天浇水,怕它渴着,就放在客厅里,没怎么晒太阳。”老奶奶回答。

林小满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她轻声解释:“奶奶,君子兰其实不用天天浇水,浇水太勤会导致盆土积水,根系呼吸不畅,就开不了花。而且它需要充足的散射光,放在客厅太暗了,您可以搬到窗边,每周浇一次水,过段时间就能冒花苞了。”

老奶奶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多浇水才好,谢谢你啊小姑娘!” 挂电话前,老奶奶还特意说:“这个热线太方便了,以后有问题我还会打电话的!”

第一个电话刚挂,第二个电话就打了进来。这次是一位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语气焦急:“林老师,我们小区的十几棵樱花树,最近叶片上全是小黑点,还不断落叶,我们喷了杀虫剂也不管用,你快给支支招!”

林小满让对方拍下叶片的照片发过来,同时详细询问了樱花树的种植位置和养护情况。挂了电话,照片很快传了过来,陈阳凑过来看了一眼,立刻判断:“这是樱花叶斑病,高温高湿环境下特别容易爆发,普通杀虫剂没用,得用专门的杀菌剂。”

林小满立刻回拨电话,详细告知:“你用苯醚甲环唑稀释后喷洒叶片,每周一次,连续三次就能控制住。另外,樱花树根部不要积水,尽快清理落叶,避免病菌传播。” 物业工作人员连连道谢:“太及时了!再晚几天,这些樱花树可能就没救了!”

热线开通的第一天,就接到了68个求助电话,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室内盆栽的养护问题,比如多肉化水、绿萝黄叶、吊兰干尖;有室外树木的病虫害,比如月季黑斑病、柳树蚜虫;还有庭院种植的土壤改良、种子播种等问题。林小满和团队轮流接线,刘宇负责记录,陈阳负责技术支撑,遇到复杂问题,就约定线下上门查看的时间。

傍晚时分,一位年轻妈妈打来电话,带着哭腔说:“我女儿养了一盆多肉,是学校绿植活动领的,今天突然软烂了,女儿哭得特别伤心,说对不起多肉,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