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绿意守护赢口碑(2 / 2)

市民们的认可,还体现在一次次主动的求助和反馈中。之前城郊红星村的老槐树,在团队的养护下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枣子,村民们特意装了满满几筐,送到花店和绿化局。村支书笑着说:“这枣子以前又小又涩,现在这么甜,都是林老师的功劳!我们特意送来让大家尝尝,也谢谢你们一直护着老槐树。”

还有不少市民遇到植物问题,会第一时间想到林小满。有居民发现小区里的老桃树得了病虫害,拍了照片发给林小满,她很快就指导对方用环保的方法防治;有家长带着孩子求助,说家里的盆栽总养死,林小满耐心讲解养护要点,还赠送了简易养护手册。这些点滴的互动,让“有小满在就有保障”的信念越来越深。

媒体的持续报道,更是让这份认可传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市电视台制作了《植物守护者林小满》的专题纪录片,分为古树保护、植物预警、生态科普三个篇章,详细记录了林小满团队的工作日常。纪录片里,有她顶着烈日给古树加固的身影,有她耐心倾听市民求助的画面,还有孩子们围着她学习养护知识的场景。

纪录片播出当晚,收视率创下年度新高。市文旅局还借着这股热度,推出了“古树打卡路线”,把天宁寺的千年银杏、梧桐巷的黄连木、文兴巷的紫藤等古树串联起来,制作了打卡手册,手册的扉页上就印着“有小满在,城市植物就有保障”。这条路线推出后,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不少游客还特意到花店看望林小满,想和她一起去看古树。

张胖子的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他的花店成了“植物养护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不仅购买绿植,还向他请教养护问题。张胖子干脆在店里设置了“小满植物课堂”专区,摆放着林小满团队编写的养护手册和古树照片,还定期组织小型科普活动。他笑着说:“现在大家来买绿植,都点名要‘小满推荐款’,我这生意能这么好,全靠小满的口碑!”

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也成了“小名人”。他们带着养护手册走进各个社区,教居民们观察植物、识别病虫害,每次都能吸引大量居民参与。琪琪带着多肉出场时,更是能引来阵阵欢呼。有小朋友拉着琪琪的手说:“我也想加入绿植团,和你一起保护植物!” 浩浩则骄傲地说:“跟着林老师,我们不仅能保护植物,还能帮大家解决问题,太有成就感了!”

林小满自己也能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认可。她每次走在街上,总能遇到热情打招呼的市民;去菜市场买菜,摊主会特意多送一把青菜;甚至有老人专门给她织了植物图案的围巾,说:“林老师天天在外跑,围着这条围巾,暖和!”

这些温暖的细节,让林小满心里满是感动,也更坚定了她的信念。有一次,她带着团队给老城区的一棵老榆树做体检,遇到一群正在写生的学生。学生们看到她,立刻围了过来,把画好的古树素描送给她。其中一幅画上,林小满正蹲在树下抚摸树干,旁边的多肉被琪琪抱着,古树的枝桠轻轻垂下来,画面温馨而动人。

“林老师,我们画的是你和古树,希望你能喜欢!”学生们笑着说。

林小满接过画,眼眶微微发热。她抬头看向老榆树,听到它温柔的声音:“……大家都很喜欢你,你做的事,大家都记在心里呢。”

当天晚上,林小满把这幅画挂在了花店的墙上。墙上早已贴满了市民送来的感谢信、孩子们画的植物画,还有古树的照片。她看着这些充满心意的物件,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团队成员,心里感慨万千。

她知道,市民们认可的,不只是她一个人,更是她和团队坚持的“植物友好”理念,是大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有小满在就有保障”这句话,不是对她个人的追捧,而是对所有守护植物、守护生态的人的肯定。

深夜的花店,灯光依旧明亮。刘宇在整理最新的植物养护数据,陈阳在研究新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李婷在剪辑白天拍摄的科普视频,张胖子在盘点明天要配送的绿植。多肉趴在桌上,叶片轻轻蹭着那幅素描画,像是在欣赏。

林小满坐在窗边,看着窗外街道上的绿植,耳边传来它们平稳而愉悦的声音。她知道,这份认可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她还要带着团队继续前行,守护好城市的每一棵植物,不辜负市民们的信任。因为她心里清楚,只要她和团队在,只要这份对植物的热爱在,这座城市的绿意就永远有保障,这份人与自然的温情,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第二天一早,花店刚开门,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来自乡村小学的师生。他们特意坐了两个小时的车赶来,想邀请林小满去他们学校指导绿化。带队老师握着林小满的手说:“我们学校的孩子都看了你的纪录片,特别崇拜你。村里的很多植物都没人管,希望你能教教孩子们,让他们也能成为植物守护者。”

林小满笑着答应了。她知道,这份认可已经开始向外蔓延,而她的植物守护之路,也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多肉在包里兴奋地晃动叶片,像是在期待即将到来的乡村之旅。阳光透过花店的玻璃窗洒进来,照亮了满店的绿意,也照亮了林小满眼中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