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一棵特殊的古树——老城区一栋居民楼下的百年石榴树。这棵树树龄120年,属于三级古树,但它的枝条延伸到多个居民的阳台,之前因为遮挡采光,被居民擅自修剪过。普查时,石榴树的声音满是委屈:“……我想好好开花结果,可他们总嫌我挡光,剪得我光秃秃的……”
给石榴树建档时,居民们意见不一,有人支持保护,有人还是觉得遮挡采光。林小满没有强硬要求,而是带着档案册和养护方案挨家挨户沟通:“我们制定了‘整形修剪’计划,只修剪影响采光的徒长枝,保留结果枝和健康枝条,既不影响大家生活,又能让石榴树正常生长。” 她还承诺,团队会派专业人员上门修剪,避免居民操作不当损伤古树。
居民们看到详细的方案,终于达成共识。陈阳在档案中明确了修剪的时间、范围和方法,标注“每年冬季落叶后修剪一次,由专业人员操作”。一位之前反对的居民笑着说:“只要不影响采光,我们也想看着这棵树每年开花结果。” 石榴树的枝条轻轻晃动,像是在表达喜悦。
为了让档案更具实用性,刘宇搭建的电子数据库设置了很多便捷功能。比如输入古树名称,就能查看完整档案和养护计划;设置了预警提醒,到了施肥、防治病虫害的时间,系统会自动给对应的养护员发送通知;还开通了反馈端口,民间养护员和市民可以随时上传古树的生长照片和问题,团队会及时更新档案并调整方案。
李婷制作的纸质档案册更是充满温情。每本档案册的封面都印有古树的特写照片,内页除了数据和方案,还有“古树故事”“养护日志”“市民寄语”等板块。她还组织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给每棵古树画了卡通肖像,贴在档案册里,让冰冷的档案变得生动有趣。
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也参与到档案的维护中。浩浩负责定期更新古树的生长状态,轩轩给档案册补充新的照片,琪琪则收集市民的寄语,写在档案的对应板块。他们还和全市的中小学合作,发起“古树认养”活动,每个班级认养一棵古树,定期去养护,并在档案册里记录下养护过程和心得。
市绿化局对这些档案格外重视,专门设立了古树档案管理室,电子数据库和纸质档案册都在这里集中存放,安排专人管理。王局长参观档案室时,感慨道:“这些档案不仅是古树的‘生命线’,更是城市的生态和文化档案。以后不管过多少年,后人都能通过这些档案,了解这些古树的故事。”
张胖子的生意也跟着升级,他根据不同古树的养护需求,推出了“古树专属养护套餐”。比如针对银杏的“树洞修复套餐”、针对紫藤的“土壤改良套餐”、针对古松的“防风加固套餐”,每个套餐都配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很快就成了绿化部门和民间养护员的首选。他笑着说:“以前卖绿植是生意,现在做古树养护,是积德,还能赚钱,这才是最好的买卖!”
媒体也对古树建档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李婷拍摄的《古树有了专属档案》系列短视频,记录了千年银杏树洞修复、紫藤土壤改良等过程,视频里,详细的养护方案和充满温情的档案册,让网友们纷纷点赞。“原来养护古树这么细致,为林老师团队点赞!”“这样的档案太有意义了,能让古树一直健康生长!”
建档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全市87棵古树的专属档案全部完成,电子数据库正式上线,纸质档案册也全部存入绿化局的档案管理室。林小满团队还特意制作了简易版的档案摘要,张贴在每棵古树的保护标识旁,市民扫描标识上的二维码,就能查看古树的档案和养护计划,了解它的故事。
这天,林小满带着团队再次来到梧桐巷,给黄连木完善档案。黄连木的生长状态极佳,新梢茂密,叶片翠绿,它的声音里满是欣慰:“……我的老伙计们都有了专属计划,以后大家都能好好长了,真好……” 它的枝桠轻轻垂下来,蹭了蹭林小满的手臂,又碰了碰琪琪怀里的多肉。
刘宇更新了黄连木的最新数据,笑着说:“各项指标都达标,而且长势越来越好,预计明年的枝叶会更茂盛。” 陈阳在养护计划里补充了“春季修剪徒长枝”“秋季增施有机肥”等内容,确保黄连木持续健康生长。
林小满看着手里的档案册,封面是黄连木垂枝致谢的照片,内页记录着它的树龄、养护计划,还有市民们的寄语。她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些档案不仅仅是数据和方案的集合,更是无数人对古树的关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夕阳西下,梧桐巷的灯光渐渐亮起。林小满团队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的黄连木静静地矗立着,枝桠在风中轻轻晃动。她知道,建立档案不是终点,后续的养护、跟踪、调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这些档案能真正发挥作用,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古树付出,这些百年甚至千年的绿意,就一定能在这座城市里,代代相传,绽放出更持久的生命力。
回到花店,多肉已经趴在档案册上睡着了,叶片轻轻搭在黄连木的照片上。林小满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小窝,看着桌上整理完毕的87本档案册,心里默默期待着,明年春天,这些古树都能抽出新芽,开出繁花,用蓬勃的生机,回应这份细致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