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邻市绿化藏隐忧(2 / 2)

旁边的一棵小朴树也附和:“我爷爷太可怜了,商户们的箱子堆在它根部,雨水都渗不进去,它的树皮都干裂了。”

林小满心里一阵难受,她指着朴树根部的杂物和缠绕的电线:“周主任,古树的根系和树皮是生存的关键,电线缠绕会影响养分输送,杂物堆积会导致土壤板结,再这样下去,这些朴树真的会出大问题。”

周明叹了口气:“我们也知道这些问题,可协调起来太难了。商户们觉得古树挡着他们的招牌,居民也习惯了在周边堆东西,沟通了好几次都没结果。”

轩轩指着朴树旁边的广告牌:“我们城市的古树都挂了保护牌,还有绿植团的孩子定期巡逻,谁敢破坏,孩子们都会去劝说,大家慢慢就习惯保护古树了!”

一行人边走边看,从主干道到公园,再到老城区,林小满听到了无数植物的吐槽——小区里的月季抱怨被频繁摘花,学校里的绿萝因为浇水太多烂根,城郊的侧柏被施工队的车辆碾压得枝叶折断。这些问题看似零散,却暴露了邻市绿化的核心症结:重颜值轻适配、重种植轻养护、重管理轻沟通。

中午吃饭时,周明召集了邻市绿化部门的核心成员,想让林小满多提提具体意见。饭桌上,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问:“林老师,你怎么能这么快就发现这些问题?我们天天巡查,都没觉得这么严重。”

林小满放下筷子,笑着说:“其实是植物告诉我的。”她没有明说自己能听到植物说话,而是换成了通俗的说法,“我们团队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蹲下来仔细观察植物的状态——叶片发黄可能是土壤有问题,枝叶稀疏可能是光照不足,根系腐烂肯定是浇水不当。这些细节,都是植物在给我们传递信号。”

她举了自己城市的例子:“我们之前有条主干道,种的也是香樟,同样面临尾气重的问题,后来我们换成了耐污染的侧柏和构树,再搭配麦冬做地被植物,存活率一下子就上来了。还有古树保护,我们发动孩子们认养,商户们看到孩子们这么爱护古树,也主动加入了保护队伍。”

张胖子趁机插话:“没错!合适的品种和科学的养护才是关键!我那儿有专门针对城市污染环境培育的幼苗,还有土壤改良剂、生态营养液,你们要是需要,我马上就能送货过来!”

刘宇推了推眼镜,拿出平板电脑:“我刚才记录了你们这里不同区域的植物问题,主干道香樟的土壤板结率达70%,荷花池水质的氨氮含量超标,古树周边的土壤透气性不足,这些数据都能支撑林老师的判断。”

陈阳补充道:“而且养护方式也有问题,比如香樟不需要天天浇水,荷花池不能用化学药剂除虫,这些都需要针对性调整。我们可以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养护方案。”

周明听得连连点头,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林老师,你们说得太有道理了!我们之前就是太追求景观效果,忽略了植物的实际需求,养护也全凭经验,没有科学依据。你一定要帮我们想想办法!”

饭后,林小满带着团队再次来到生态公园,这次她准备现场演示如何判断植物问题。她让陈阳挖开香樟根部的土壤,白色的新根寥寥无几,大部分根系都发黑腐烂;又让刘宇检测荷花池的水质,数据显示多项指标超标;还让孩子们给朴树的树干做了简单的伤痕记录。

这些直观的证据,让随行的绿化工作人员都信服了。一位老技术员感慨道:“我们之前只看表面,没想到根系和水质的问题这么严重。林老师,你这趟来得太及时了!”

李婷举着相机,把这些画面都记录下来,嘴里念叨着:“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素材,剪进视频里,肯定能帮邻市的市民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琪琪抱着多肉,蹲在朴树旁,轻声说:“朴树爷爷,你再坚持一下,林老师会帮你的。”多肉的叶片对着朴树晃了晃,像是在安抚它。林小满看着这一幕,心里更坚定了要帮邻市解决问题的想法。

夕阳西下时,林小满团队和周明做了初步沟通,约定第二天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制定解决方案。往酒店走的路上,张胖子兴奋地算着账:“他们这里至少需要上万株耐污染幼苗,还有大量的土壤改良剂,这单生意要是成了,我的店就能在邻市站稳脚跟了!”

刘宇在整理白天记录的数据:“我要把这些问题分类整理,按区域、按品种制定解决方案,这样他们执行起来更方便。”

陈阳在思考具体的养护培训计划:“光提供方案还不够,得教会他们怎么操作,不然问题还会反复。”

李婷已经开始剪辑今天的素材:“我要剪个短视频,先在网上预热,让邻市的市民也了解下他们身边植物的困境。”

林小满走在最后,晚风一吹,路边的香樟又传来抱怨声,荷花池的荷花还在低声啜泣,朴树的声音依旧虚弱。她心里清楚,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找对方向,像对待自己城市的植物一样用心,邻市的绿化一定能慢慢好转。

回到酒店,琪琪把多肉放在桌上,给它浇了点水。多肉的叶片蹭了蹭林小满的手指,像是在提醒她什么。林小满笑着说:“放心,我不会丢下这里的植物不管的。”

她打开笔记本,开始梳理明天要讲的方案:主干道品种替换、荷花池水质净化、古树保护协调、市民参与机制……每一条都结合了白天听到的植物吐槽和自己城市的经验。她知道,明天的会议是关键,她要让邻市的绿化部门真正意识到“植物友好”的重要性,也要让这里的植物早日摆脱困境,重新焕发生机。

窗外,邻市的路灯亮了起来,灯光下的绿植显得有些落寞。林小满合上笔记本,心里默默期盼着,下次再来时,能听到这里的植物不再是抱怨,而是欢快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