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邻市绿化藏隐忧(1 / 2)

邻市绿化局的邀请来得又快又恳切,就在林小满斩获“城市生态保护先进个人”奖项的第二天,对方的负责人周明就亲自打来了电话。电话里,周明语气带着急切:“林老师,我们早就关注到你的事迹了,最近我们市正在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可绿化问题频发——行道树枯死率居高不下,公园水生植物接连发黄,老城区的古树也总出状况,恳请你带着团队来给我们指导指导!”

挂了电话,林小满立刻召集团队开会。会议室里,李婷已经把邻市的绿化资料翻了个遍,指着照片说:“从图片看,他们的绿化做得挺气派,主干道种的全是香樟,公园还有大片的荷花池,怎么会出问题呢?”

刘宇推了推眼镜,指着数据报表:“我查了他们公开的资料,近半年行道树存活率只有65%,水生植物补种了三次,确实不对劲。可能是品种选择和养护方式出了问题。”

张胖子一拍桌子,立刻起身:“那正好!我这就去准备物资,带上我们的耐污染幼苗、土壤改良剂和营养液,到时候不仅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还能拓展下外地市场!”

帆布包里的多肉叶片猛地一挺,用叶片轻轻戳林小满的胳膊,林小满无奈地笑了:“知道了,带你一起去,给你安排‘植物观察员’的身份。”听到这话,多肉的叶片晃得更欢了。

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听说要跨市交流,纷纷吵着要去。最后林小满选了琪琪、浩浩和轩轩三个核心成员,他们不仅养护经验丰富,还能帮忙记录植物状态,琪琪自告奋勇要全程照顾多肉。

出发那天,张胖子的货车装得满满当当——除了各类工具和物资,还有给邻市绿化部门准备的多肉伴手礼。琪琪抱着裹着小外套的多肉坐在副驾驶,多肉时不时用叶片蹭蹭她的手心,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车子行驶了两个小时,终于抵达邻市。周明带着绿化局的工作人员早已在路口等候,一见到林小满就热情地上前握手:“林老师,可把你盼来了!我们这半年为绿化愁坏了,你可得给我们支支招!”

车子一路往市区开,林小满隔着车窗观察路边的绿化。主干道两侧的香樟排列得整整齐齐,枝叶却显得有些稀疏,不少叶片边缘发黄,看起来没什么精神。公园入口处的月季开得倒是鲜艳,但凑近一看,叶片上布满了细小的虫洞。

“我们这主干道统一种的香樟,都说香樟树形好看、耐阴,结果种下去不到一年,就开始成片黄叶。”周明指着路边的香樟,语气懊恼,“我们加大了浇水和施肥的力度,可情况一点没好转。”

林小满刚推开车门,指尖还没碰到香樟的树干,就听到一阵压抑的抱怨声:“憋死我了!这土硬得跟石头似的,我的根根本扎不下去,吸不到水也吸不到养分,还天天被汽车尾气熏着,叶子能不黄吗?”

她蹲下身,用小铲子轻轻拨开表层土壤,土壤板结得厉害,铲子下去都费劲。旁边另一棵香樟的声音带着委屈:“他们天天给我浇大水,根泡在水里都快烂了,表面还盖着厚厚的水泥砖,我连喘气的地方都没有!”

琪琪抱着多肉凑过来:“林老师,香樟爷爷是不是不舒服呀?它的叶子好多都黄了。”多肉的叶片对着香樟晃了晃,像是在打招呼。

林小满点点头,对周明说:“周主任,香樟发黄不是缺水缺肥,是土壤板结和排水不畅的问题。你们铺的水泥砖把土壤封死了,根系没法呼吸,浇水多了又排不出去,自然长不好。”

周明一脸惊讶:“可我们之前请的专家说香樟喜湿,让我们多浇水。而且铺水泥砖是为了美观和方便行人啊。”

“每种植物的喜湿都是有前提的,得保证土壤透气。”林小满解释着,耳边又传来香樟的吐槽:“美观有什么用?好看能当饭吃吗?我只想好好扎根,不想天天泡在烂泥里!”

一行人接着往市中心的生态公园走去。公园里的荷花池曾经是邻市的网红景点,可如今池子里的荷花蔫蔫的,荷叶上布满了褐色的斑点,水面还漂浮着一层油污。周明叹了口气:“这荷花池更让人头疼,之前夏天满池荷花,现在成了这样,游客都少了很多。我们换了三次荷花苗,都没活多久。”

林小满走到池边,指尖刚碰到一片荷叶,就听到荷花虚弱的哭诉:“这水太脏了!有污水偷偷往池子里排,还有游客扔的垃圾,我的根都被污染了,叶子也被虫子咬,根本活不下去!”

池边的菖蒲也跟着抱怨:“污水里的化学物质太多了,我旁边的小芽刚长出来就烂了,再这样下去,我们都要枯死了!”

张胖子凑到池边,皱着眉闻了闻:“这水确实有股怪味,肯定是水质出了问题。我那儿有水质净化的生态药剂,还有耐污染的水生植物品种,比如菖蒲、鸢尾,比荷花耐造多了。”

周明面露难色:“我们也排查过污水来源,可附近都是居民区和商铺,排查起来难度太大。而且游客乱扔垃圾的问题,我们派了保洁也管不过来。”

浩浩举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我们城市的公园都有绿植团的孩子巡逻,看到乱扔垃圾的会主动劝说,还会在植物旁边挂提示牌,效果挺好的!”

林小满点点头:“除了净化水质,引导市民爱护环境也很重要。孩子们的方法就很管用,既能减少垃圾问题,还能传播保护理念。”

离开荷花池,一行人前往老城区的古街区。这里有几棵百年朴树,是邻市的古树名木,可如今树干上缠绕着不少电线,根部被商铺堆的杂物压着,枝叶稀疏,连新芽都很少冒。周明看着朴树,语气沉重:“这几棵朴树是我们的宝贝,可周边商铺多,居民也密集,保护起来特别难。之前想给古树围个保护栏,还遭到了商户的反对,说影响生意。”

林小满走到最粗的那棵朴树旁,轻轻抚摸着树干,耳边传来它苍老而无力的声音:“我活了一百多年了,从来没这么难受过。电线勒得我疼,根部被压得喘不过气,连阳光都被旁边的广告牌挡着,我快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