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新政(2 / 2)

“得胜!”

“得胜!!” 身后的万千将士齐声怒吼,声浪震天,冲破云霄。

这吼声瞬间点燃了民众的情绪,人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得胜!官家得胜!!”

欢呼声此起彼伏,许多人一边雀跃,一边却忍不住擦拭着夺眶而出的热泪。

看着那些在寒风中瑟缩却依旧坚持等候的身影,看着他们脸上奔流的泪水,赵昺只觉得眼眶阵阵发热,鼻尖酸楚。

但他深知,此刻绝非抒发个人情感之时。他强压下翻涌的心绪,一夹马腹,在震天的欢呼声中,穿过人群让出的通道,径直朝着速哥官邸的方向驰去。

进到官邸大堂,暖意扑面而来。

校尉易士英立刻上前,详细禀报了合州旧城迁徙而来的百姓已得到初步安置的情况。

赵昺仔细听完,略一沉吟,便对易士英吩咐道:“传朕旨意,将安置鳏寡孤独与幼童的处所,定名为‘同济堂’。自此以后,这些人的生计,由朕供养。”

他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稍后,你去寻城内各族族老,命他们协助,将全城百姓户籍重新登记造册。朕不许在这新册之上,再看到‘官户’、‘杂户’之分。”

“自即日起,无论此前操持何业,身份几何,在朕眼中,一视同仁,皆为华夏百姓!”

他深知一点,尽管宋朝律法早已不再明确区分“贱民”,但对倡优、皂隶、胥吏等特定职业的歧视早已根深蒂固,其子孙甚至被禁止参加科举,这无形中形成了新的社会隔阂与不公。

他要从这光复之初,就从制度名义上彻底打破这层坚冰。

易士英听闻此令,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旋即领命。

元廷那套四等人制度下,南边汉人地位如同牛马,官家此举,正是要涤荡胡俗,复我华夏衣冠。

城内的乡绅地主,在此刻谁敢有半分怨言?

赵昺继续言道,声音渐沉,“同时,告知那些族老,昔日被元廷官吏巧取豪夺、侵占的良田、商铺……”

“眼下乃非常之时,让他们莫要只执着于物归原主。这些田产、店铺,朕要统一收归官中,用以赏赐予那些不顾性命征战、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此言一出,易士英呼吸都为之急促了几分,脸上涌现出难以抑制的亢奋。

这正是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根本之道!他立刻抱拳,沉声应道:“诺!末将,领旨!”

这两道命令,让静坐一旁的李庭芝越听越是心惊。

这位久历政务、深耕章广寨七年的老帅,远比易士英更清晰地听出了那平静话语之下的惊雷。

这绝非仅仅是为了安抚民心或论功行赏,这位年轻官家,分明是在为一场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铺路,这是在为……大规模募兵做准备!

果然,赵昺清澈而坚定的声音再次响起,印证了他的猜测:

“易校尉,告知那些族老,值此家国危难、兴复伊始之际,非是计较个人田宅得失之时。”

“让他们将眼光放长远,蜀地光复,山河重整,方是根本。你将此意说明,他们自会懂得。”

话语微顿,赵昺的目光落在李庭芝身上,语气无比郑重,道:“朕,要募兵,要练兵!”

“李老将军,新军招募之后,这操练之事,关乎我军未来战力根基,朕思来想去,唯有托付给您,朕方能安心。此事,便要劳烦老将军了。”

“……”李庭芝闻言,不由得一时哑然。

他方才还在心中赞叹这位官家眼光深远、手段果决,怎么转眼间,这练兵的重担就毫无预兆地落在了自己肩上?

他本以为官家会亲自掌控这支新军,或是另委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