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儿吉尼心领神会,振臂一挥,十余骑如离弦之箭,骤然驰出密林,直扑元军望楼!
此时天色将明未明,正是一日最为困倦之时。
望楼上的元兵睡眼惺忪,浑不觉危机已至,他们根本不信山上“悍匪”竟真敢下山袭营。
隐约听到马蹄声起,还只当是漳州路方向的蒙古铁骑巡营,待要定睛看时,利箭已破空而至,瞬间洞穿胸膛!
也儿吉尼率众党项骑兵飞驰如风,射翻哨兵后毫不停滞,收弓抽刀,纵马跃过木栏,还不等门内元兵反应,刀光已掠颈而过。
直至此时,附近营帐的元军才猛然惊觉,骇呼“敌袭”!可凌晨人困马乏,巡营兵卒不是偷懒便是不成队列,竟一时未能组织起有效抵御。
也儿吉尼等人纵马驰骋,刀锋所过如秋风扫叶,在尚在懵懂之间的元营中左冲右突,逢人便杀,引得一片狼狈惊呼、混乱不堪。
这片此起彼伏的骚动,终于惊醒了后军大帐中的副帅高兴。
他蓦地起身,迅速披上软甲、提刀出帐,亲兵慌忙上前禀报前营似有骚乱。
高兴面色一沉,厉声道:“备马!速去前军查看!”
他身为副帅,大帐设于全军后侧,前营变故,一时之间竟难以尽察。
前方厮杀中的也儿吉尼与一众党项骑兵,迅捷如风,纵马驰骋、片刻不停,悍然直贯元军大营,引起更大骚乱。
密林之中,罗半天见元军阵脚已乱,当即振臂怒吼,声震四野:“兄弟们,杀过去!”
数十名闽军将领应声策马而出,身后士卒更是早已按捺不住,如潮水般汹涌扑向敌营。
元军寨门因内乱本就无人严守,此刻更被外界突来的大军一冲即溃,脆弱防线顷刻崩解。
十余骑闽军将领率先突入,后续跟进的步卒手持兵刃,迎向那些刚从帐中仓惶奔出、衣甲不整的元军,双方顿时混战成一团。
罗半天却并未随众冲杀,只勒马立于阵后,静静观望,他在等。
身旁手持“祥兴”龙纛的少年尉三郎亦挺直脊背,默然待命。
这面龙纛之所以交予尉三郎,源自赵昺临行前的沉声一问:“三郎,人在旗在,可能做到?”
尉三郎当即昂首,应声如铁:“官家放心!这旗子在俺手上,就绝不会倒!”
这也是少年第一次如此利索对赵昺喊出“官家”二字,且信誓旦旦。
赵昺之所以择定尉三郎持纛,而非任其凭天生勇力上阵破敌。
只因他深知一点:两军厮杀,胜败常在旗纛之间。
兵败如山,首先倾覆的便是战旗;旗倒则军心散,兵势必溃。持纛者非但要勇毅绝伦、死不旋踵,更须镇定如岳、听令而行。唯此,方能定住大军心神,擎住一面不倒的信念。
终于,罗半天望见元军大营一侧浓烟滚滚,火光骤起。
正是也儿吉尼率领党项骑兵一路冲杀,趁元军前门混战、无暇他顾之际,直插辎重营腹地。
几人自马背上奋力掷出火油罐,烈焰轰然腾起,顷刻吞没了粮草堆积之处。
罗半天再不迟疑,怒喝如雷:“弟兄们,随我杀入敌阵,速战速决!”
他纵马疾驰而出,身后尉三郎高擎“祥兴”龙纛紧紧相随。
旌旗猎猎,如一道明黄色的火焰劈开昏暗的战场。
其余闽军将士见此,全线涌出,如决堤洪流般向着元军大营汹涌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