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闽王(1 / 2)

漳浦峰高安寨,这座畲汉义军的主寨,犹如一头蛰伏的巨兽,盘踞于险峻之地。

寨子三面环抱的深谷构成了天然的屏障,仅有一条狭窄陡峭的山道蜿蜒相通。

依仗天险,让元军的大型攻城器械望而兴叹,寸步难行。

然而,与这固若金汤的地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刻寨中议事堂内几乎凝滞的空气。

主位之上,端坐着畲汉义军的主帅。

被尊为“闽王”的陈吊眼。

他身形魁梧壮硕,一张面庞经风霜镌刻,线条如刀劈斧削般锐利分明。

可此刻眉宇间积郁着一股化不开的沉郁与焦躁。

他并非生来的将侯世家,年少时亦只是闽地一普通乡民,自幼习武,胆气豪勇远超常人。

只因家族屡受村中豪强富户欺凌,田产被夺,无处申告,只得举家避入深山,于荒芜山坳间刀耕火种,艰难求存。

彼时为养活一家老小,他便敢孤身一人,执钢叉猎弓深入猛虎出没的密林,与兽王搏命。

正是这番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悍勇,让他在目睹元军铁蹄南下,所过之处,城垣崩毁,骸骨蔽野的惨状后,胸中积郁的怒火彻底爆发。

加之早年他亲身经历本地士绅豪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残酷盘剥。

官逼民反,元人践踏,旧恨新仇交织沸腾,终于促使他在云霄红竹尖振臂一呼。

聚起数百名同样饱受苦难的畲汉子弟,高擎“万夫之望”的大旗,发出了抗元救民的铮铮誓言。

去年中秋,他更亲率五万义军之众,趁元军不备,一举攻破重镇漳州,阵斩元廷招讨使傅全、万户阙文兴。

一时声威大震,控制了闽西南大片地域。

其麾下畲汉义军纪律严明,明令“对百姓秋毫无犯”的行为,深得民心拥戴。

短短一年,队伍迅速壮大至数十万之众。

此后,在万千义军与百姓的拥立下,陈吊眼称“镇闽开国大王”,建元“昌泰”。

以这漳浦峰高安寨为根本,联合周边几十余寨结成联防体系,割据一方,成为了插在东南腹地的一枚抗元坚钉。

“陈王,不必再犹豫了!”

“如今我军兵锋正盛,岂能甘愿被元军久困于此,坐守牢笼?

“您一声令下,弟兄们便随您一同杀出重围!如去年一般,再破他几座重镇。

“竖起咱镇闽开国大旗,站稳这八闽大地之上,与元廷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议事堂下,一道粗犷洪亮的嗓音蓦地响起,发言者正是陈吊眼麾下爱将罗半天。

他性情勇悍,是义军中主张主动出击的代表。

“是啊大哥,还思虑什么?”

“昨日许夫人所言,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见,岂可全然当真?”

“切莫再犹豫了!若再被元军困下去,粮草一断,军心必乱啊!

紧随其后应声附和的,是陈吊眼的族弟陈三官。

他语气急切,显然也属于义军中坚决主张突围的那一派。

“放肆!三官!”一直面色沉郁、踌躇不决的陈吊眼,一听族弟竟口无遮拦、妄评许夫人。

他当即勃然变色,猛地一拍座椅扶手,厉声怒斥:“许夫人岂是你能胡乱编排的?谁告诉你她只是一介女流?!许家满门忠烈,英名昭昭,岂容你在此妄加议论!”

一听大哥陈吊眼出声呵责,陈三官顿时噤声,不敢再多言语。

一旁的罗半天见状,当即拱手圆场道:“陈王息怒,三官将军也是一时情急,言语失了分寸,还请您莫要见怪。”

他话锋一转,语气虽缓,立场却依旧坚定:“可俗话说,话糙理不糙。三官将军方才所说,未尝不是没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