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弱宋铁血郎 > 第37章 南途议事

第37章 南途议事(1 / 2)

陕西行省,毕竟是元朝西北边防枢纽,驻军密集,驿道完备。

昨日雨歇,赵昺一行便在凤翔府添置了一驾马车,重新扮作色目商队,连夜向南疾行,直往漳州路而去。

车马碾过关中平原,一路所见,田亩荒芜,民生萧然,甚至偶见倒毙路旁的饿殍。

赵昺虽心有不忍,却知此刻决不能妄动恻隐而误大事,只得敛目凝神,暂忍悲怀。

就这般沉默行了两日,直至京兆府——西安古城遥遥在望,他才抬手掀开车帘。

秋风萧瑟,掠过少年额前碎发。

眼前这座千年旧都,已在元人治下度过五十三个寒暑。

昔年金元交兵时所毁的敌楼堞垛仍残存于城墙之上,烽火痕迹依稀可见,如未愈合的旧疤,沉默地诉说着沧桑。

车队并未在京兆城中停留。

赵昺只吩咐也儿吉尼继续驱车前行。

穿过城门,但见市井萧条,行人零落。

百姓多是面黄肌瘦、神情木然,与断壁残垣、冷街废市相映,一片凋敝之气笼罩全城。

文天祥坐于车厢内,望着窗外民生凋敝之景,终是忍不住沉声开口:“西北地贫,元军却仍布有蒙古精锐十五万之众。日后若欲光复此地,恐比南下抗敌更为艰难。”

“文公所言非虚!”赵昺神色严肃,朗声说道:“关中平原,素称八百里秦川,四塞之地——东有函谷、西扼散关、南据武关、北守萧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要冲。”

“元廷于此驻以重兵,非但为镇西北、制西南,更欲借此震慑四方屑小之辈。”

他稍作停顿,目光深远剖析道:“此处实为联络中原、巴蜀与河西之枢纽。元人视其为‘当天下一面’之咽喉,东可压汉民,西能御诸藩,其重可知。”

“然则…”赵昺话音一转,语气冷然道,“眼前民生疾苦,正是元廷自掘坟墓之证,只一味屯兵,不思虑百姓生计之忧。”

“使得关中粮饷多倚元廷中枢漕运调配,一旦断其补给,或策动屯田汉民抗税,元军后勤必溃。”

“加之秦岭、陇山地势险峻,尤宜设伏阻骑。昔年金将完颜合达便曾借凤翔山地拖垮蒙军,尔等若步步为营,未必不可有所作为。”

文天祥听至此处,目光骤亮,直视赵昺,叹服道:“官家深谋远虑,老臣敬服。想必于太行山麓暗布棋子,也是为日后所谋。”

赵昺微微摇头,谦逊回应:“文公不必过谦,此间关节你早已知之。”

他嘴角掠过一丝讥讽,又道:“如今西北兵权,尽在忽必烈诸子手中。可那头雄狮已老……待其一朝驾崩,东宫太子又岂能压得住各方藩王勃勃野心?”

历朝历代,皇子夺嫡从无坦途,而蒙古汗位之争,更是以血与火铺就。

昔年蒙哥汗攻合州钓鱼城暴卒,忽必烈便与幼弟阿里不哥厮杀四载,方夺大位。

至今漠北烽烟未绝,岂不正是阿里不哥子孙始终不服、屡掀风波所致?

文天祥闻言,抚须颔首,肃然应道:“官家字字珠玑,忽必烈若一朝崩殂,元廷上下必再掀腥风血雨。”

赵昺从鼻息间逸出一声冷嗤,语气如刀:“孤岂愿坐等忽必烈身死、蒙古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