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时代悲剧(2 / 2)

一名亲兵疾步登上望台,单膝跪地,声音带着疲惫与敬畏:“禀大帅!各军回报,附近大小渔村、海岛礁石,皆已反复搜寻。凡遇浮尸,无论军民,俱已查验。另,生擒者寥寥,多为老弱伤卒,已按令押送看管。”

“然…确实未见有符合小…符合赵昺形貌特征之孩童存活者,亦无陆秀夫等重臣踪迹。”

张弘范沉默着,脸上并无太多意外。

那日滔天巨浪,万军混战,莫说一个七八岁的孩童,便是壮年军士,落入那等绝境,生还之机亦是渺茫。

那位南宋左丞相陆秀夫抱着幼主投海,恐怕早已粉身碎骨,葬身鱼腹了。

这结果,本在意料之中。

他微微颔首,视线落回那片焦黑的废墟。

三百余年赵宋江山,汉人衣冠,尽沉于此。

大都的忽必烈陛下,因为李檀之乱对汉将心存戒备,若是自己没有亲赴上都陈情出战,只怕也没有今日之功。

张弘范出身河北汉人世侯家族,其父张柔为金人将领,被俘后归蒙伐金,后窝阔台大汗御赐蒙古汉军万户,家族权力完全依附于蒙古政权。

作为“贰臣”,他需通过卓越战功证明自身价值,攻灭南宋是其跻身元朝核心权力层的唯一机会,尤其在襄阳之战后,他已成灭宋战略的关键执行者,不容放弃。

“知道了。”张弘范的声音低沉而平静。

“传令下去,各部继续清理战场,收敛我军阵亡将士遗骸,妥善安葬。宋军遗尸…亦寻地集中掩埋,莫令曝尸荒野,有伤天和。”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向亲兵,语气陡然转厉:“再传本帅严令,凡大元将士,严禁滋扰地方百姓,强取豪夺!违令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依军法严惩不贷!着执法队即刻巡查,若有举报,立斩无赦!”

“遵令!”亲兵凛然应命,迅速退下传令。

张弘范此举,既有收拢人心、安定地方的现实考量,也隐隐包含着一丝对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及其子民的尊重。

他这身骨血终究是汉人,虽为元廷效力,但心底深处,对宋朝的文明并非毫无感触。

海风吹动他猩红的披风,猎猎作响。

他望着这片见证了王朝兴替的海天一线,胸中那股复杂的情绪再次翻涌。

胜利需要铭记,功业需要昭示。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异常清晰。

他招来一名擅长丹青石刻的幕僚,指着望台下方一块临海的、巨大而平整的礁石。

“去,着人在那石上刻字。就刻……”

张弘范的声音在迟疑片刻后,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幕僚领命而去,很快,铁凿敲击岩石的叮当声便在崖壁间响起,清脆而刺耳,压过了海浪的呜咽。

张弘范负手而立,静静地注视着刻石的过程。

每一个字的凿刻,都像是在这片浸透血泪的土地上,打下一个永恒的烙印。

这七个字,是对他个人功勋的极致彰显,是对元朝武功的宣扬,更是对一个时代落幕的冰冷宣告。

它将告诉后世,是谁,在何时何地,终结了这绵延三百余年的赵宋江山。

“灭宋于此…”他口中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眼神深邃。

刻石立碑,是武人封狼居胥般的荣耀,但也将他的名字,永远地钉在了汉人史册的耻辱柱上。

这其中的滋味,唯有他自己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