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天地之间,秦国都城雍城屹立于大漠之南、渭水以北,而邠地往昔曾是古豳国的王城,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神秘,邠地以北的大地,像是被大自然藏了无数珍宝,这里盛产一种神奇的黑色石头——石炭。
此时正值炎夏,烈日高悬,远处的山峦在热浪中模糊了轮廓,仿佛海市蜃楼般虚幻。
邠地以北的这片土地,更是一片死寂,没有一丝生机,放眼望去,这里寸草不生,土壤泛着黑色,偶尔有几块突兀的石块,也呈现出一种异样的色泽。
这地下到处都埋藏着石炭,它燃烧时间长,比柴火耐烧得多,而且经焚后质随火神化去,总无灰滓,燃烧热度极高。
早在炎帝时就被发现,此后便广泛应用于冶炼青铜、钢铁、烧制陶器以及贵族冬季取暖,是秦国发展的动力。
然而要从深深的地层下挖出这些黑色的石头,难度超乎想象,伤亡率高得惊人,但开采量却极小。
为了得到更多的石炭,秦国不惜发动与方国的战争,掳掠大量战俘充当奴隶,然后让他们从事采挖石炭这种劳动强度大、死亡率高的繁重体力劳动。
随子荔一起来到邠地采挖石炭的奴隶,统统被称为石矿奴,简称矿奴,他们没有姓名,只有编号,像一群没有尊严的牲畜,子荔作为重点关照的对象,自然被编为一号矿奴。
石炭开采历来被视为一种低贱的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挤。为了生存,这些矿奴们只得背井离乡,来到这黑暗的地底,挣取那少得可怜的养家糊口的粟米。
秦人采用矿洞法来挖石炭,经验丰富的人,能从地面上的土质情况判断地下有无石炭。
一旦发现石炭,他们就会根据炭层的走向和分布情况,找一山坡处,组织人员向里挖掘。
此刻,在山坡上,一群矿吏正驱使着矿奴们开始挖掘。
“都给我快点,磨磨蹭蹭的,不想活了是不是!”一个矿吏挥舞着皮鞭,大声呵斥着。
矿奴们低着头,不敢有丝毫反抗,默默地拿起工具开始干活。
子荔也在其中,他看着眼前的山坡,心中充满了无奈,他知道一旦进入那个黑暗的地底,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了。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子荔在心里暗自叹息。
一般挖到五丈深左右就能得到石炭。挖掘一般采取斜井、斜巷和平巷式。还有一种开采方式是开凿竖井。
子荔和其他矿奴们沿着斜巷向下走去,巷道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墙壁上不断有水滴落下,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是死神的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