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龄较小的男童,也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他们被分配到各官宦门第,充当家奴、仆人、竖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从事垒土、筑城、耕作、舂米、放牧、饲养、手工、贸易、寺人以及送信跑腿等各种繁重的仆役工作,生活的苦难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们。他们的命运如同风中的落叶,完全掌握在主人的手中。
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奴隶,秦国制定了一系列残酷的刑罚,有的奴隶会在面部刺字,然后将墨汁刺入犯人面部,使其留下永久耻辱标记,让他们在人群中永远抬不起头来。
有的则被割掉鼻子,不仅身体遭受巨大的痛苦,还会在心理上留下深深的创伤;
还有的被割去头发,这种刑罚虽然看似相对较轻,但在古代社会,头发被视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割发意味着对人格的极大侮辱。
而最为残忍的刑罚,莫过于刖刑,即砍去左脚、右脚或双脚,这种刑罚不仅让受刑者失去了行动的自由,更让他们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这些刑罚给奴隶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创伤。身体上,割鼻让奴隶呼吸不畅且易感染,刖刑使奴隶行动受限,难以正常劳作。
心理方面,刺字的耻辱感如影随形,割鼻、刖刑带来的身体残缺,让奴隶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自卑与绝望,使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只能在痛苦与屈辱中艰难求生。
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就是刖刑的受害者之一,他早年曾与庞涓一同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两人本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庞涓设计将孙膑骗至魏国,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他施以刖刑,砍去他的双脚。
但他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成为一代名将。
楚国大夫鬻拳,为了劝阻楚王,不惜自刖,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决心。
后来他被任命为守卫城门的官吏,被称为“大阍”,鬻拳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的精神却令人敬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和责任。
还有发现和氏璧的卞和,他在荆山偶然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深知这块璞玉的价值,于是两次将它献给楚王,但楚王却认为他是在欺骗自己,以欺君之罪砍去他的双足。
卞和虽然遭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发现,直到第三位楚王即位,才命人将璞玉剖开,果然得到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
这些施以刑罚的奴隶,会根据不同的刑罚安排到不同的岗位,受面部刺字之刑的人,被派去守城,他们的耻辱标记成为一种警示,让敌人望而生畏。
割掉鼻子的人,则被送到王畿远处守关,他们在偏远的地方默默守护着秦国的边疆。
受到砍足刑戮的人,去守动物苑囿,他们虽然行动不便,但依然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被剃去头发、戴着项圈的人,去守粮仓,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保障着秦国的粮食安全,正因为有了这些数量众多、辛勤劳作的奴隶,才为大秦的东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