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员大将身着染血的铠甲,大步上前,单膝跪地,高声奏道:“启禀陛下,末将甘渠戴罪杀敌,率领我晋国勇士与秦军殊死奋战,终不负陛下所托,将秦国击败,成功收复大荔戎大半国土。”
出公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问道:“甘将军,你如今是否还能再战?”
甘渠抱拳答道:“回陛下,现秦军后援已到,他们兵力有所补充。而我军虽胜,但也有一定伤亡,且士卒疲惫。末将认为,此时不宜再战,需从长计议。”
出公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语道:“长此以往,如何是好?”朝堂之上一时陷入沉默,众臣皆低头思索对策。
这时,令尹无丑出班,躬身奏道:“陛下勿忧,为臣以为,秦军不足虑哉。”
出公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问道:“这是为何?”
无丑不慌不忙地说道:“秦军远道而来,一路奔波劳顿。而我军以逸待劳,占据地利人和,且秦军经过多次战争,伤亡较大,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其后勤补给也渐入困境,实难以为继。如今大荔戎王子多耒正在我国避难,何不请王子多耒即王位,让大荔戎复国。如此一来,大荔可成为我国抵御秦国的一道屏障,大局可定。”
出公微微点头,又问道:“那何处定都为好?”
甘渠趁机上前说道:“现我军在采邑驻扎,此地背靠黄河,地势险要,粮草充足,进可攻退可守,末将认为在采邑建都为妥。”
出公思考片刻后,说道:“看来只好如此了,传大荔戎王子觐见。”
不一会儿,王子多耒走进朝堂,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
出公看着多耒,问道:“你可是大荔戎王子多耒?”
多耒抱拳行礼,朗声道:“正是在下。”出公又问道:“大荔戎已经灭国,你有何想法?”
多耒眼中闪过一丝悲愤,大声说道:“为臣愿与秦国决一死战,为父报仇,为大荔戎百姓报仇。”
出公摆了摆手,说道:“报仇之事再议,大荔戎王城虽已落入秦国之手,万幸的是,在甘将军奋力拼搏下,已夺回大部国土,朕欲让你返回大荔戎,复国称王,你是否愿意?”
多耒心中一阵激动,连忙跪地叩首,说道:“臣谨遵陛下旨意,臣定当励精图治,让大荔戎国重现往日辉煌,不负陛下的扶持之恩。”
随后在晋国的扶持下,大荔戎国正式复国,考虑到采邑有着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决定定都采邑,是为后荔。秦国见大荔戎复国,且有晋国支持,权衡利弊后,无奈退兵。
后荔在多耒的治理下,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军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后荔存续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里,它作为晋国的盟友,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秦国的扩张,为晋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