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大营之中,甘渠坐在中军大帐里,眉头紧锁,他在回忆着大荔戎那名叫不出名字的校尉,回忆着大荔戎将士的勇猛无畏,思考着如何才能打败秦军,收复大荔戎失地,这时一名将领前来求见。甘渠开口问道:“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来人拱手说道:“在下姬辰,乃大荔戎上将军祝玉手下将佐是也。”
甘渠连忙起身,说道:“姬将军受苦了。”
姬辰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比起祝将军以及大荔众将士,姬某幸运多了。”
甘渠关切地问道:“请问祝将军战死的细节如何?”
姬辰眼中闪过一丝悲痛,说道:“桥山一战,祝将军率领大军一马当先,刚冲过一道天然拱桥,就被秦军四面合围。秦军一心只想生擒祝将军,祝将军为了保存大荔戎将士的生命,命令我等拼死突围,他却毅然反方向冲杀。身边将士全部战死,祝将军被秦军生擒,秦王许以高官厚禄,祝将军宁死不降,最后被秦王下令五马分尸。”
甘渠听了,心中肃然起敬,说道:“祝将军英灵不灭,浩气长存,是我等的楷模。有祝将军的精神为鼓舞,我军必会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一复大荔戎国。”随后又问道,“只是不知现在秦军有何弱点,怎样才能赶走秦军?”
姬辰分析道:“秦军的弱点在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首尾不继,并且秦军新胜,到处烧杀抢掠,抢夺的东西过多,以致连行军速度都拖慢了,甘将军可集中优势兵力,发动突然袭击,秦军必不堪一击。”
甘渠眼前一亮,说道:“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受教了,此诚乃我军致胜良机也。明天对秦军的战斗,还要仰仗姬将军。”
姬辰坚定地说道:“能为祝将军报仇,在下万死不辞。”
第二天,战场上硝烟弥漫,战鼓声声。甘渠站在高地上,俯瞰着战场,心中充满了斗志,他命令以较弱的右军牵制秦军的左军,以较强的左军牵制秦军的中军,自己则率领中军主力对秦军右军突然发动袭击。
秦军这边,刚刚灭亡大荔戎国,到处烧杀抢掠,正志得意满,他们根本没想到晋军会发动突袭,一时惊慌失措,晋军本来就有兵两万,又增兵一万,再加上幸存的大荔戎将士的奋勇出击,秦右军抵挡不住,只得下令撤退。
甘渠率军在后面紧紧追赶,秦军一面逃跑,一面将抢掠的财物沿路丢弃,晋军士卒见财起意,纷纷停止追赶,争相抢夺财物,一时间晋军队形大乱。
甘渠见状,大声喝道:“全力追杀秦军,抢夺财物者死!”说完,他一枪刺死一名正在争抢财物的晋兵,其余士卒大惊,纷纷丢弃财物,奋力追杀秦兵。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晋军士气大振,他们追上一个秦兵,就一刀杀死;一箭射去,一个秦兵即亡。秦兵只好丢盔卸甲,仓皇逃窜。晋军一鼓作气,将秦军追杀一百多里,一直将秦军追杀到大荔戎王城附近。
秦军龟缩在以前的大荔戎王城,不敢出城迎战。这时候天已经黑了,甘渠担心秦军使诈,只好就地扎营,他命令士兵们加强警戒,以防秦军偷袭。
及至第二天,甘渠想继续攻打,却发现后面秦军增援部队已经赶到。甘渠看着眼前的局势,大荔戎国土已收回多半,但再要扩大战果已是很难。于是下令军队后撤五里,修筑防御工事,秦晋两国在此对峙,一场新的较量又在悄然酝酿之中……
晋国曲沃的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肃穆,群臣分列两旁,出公端坐于高位,注视着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