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暗潮与明流(2 / 2)

苏观生叹了口气道:“用兵?钱粮从何而来?兵员从何而来?仅凭一腔热血,不过是徒耗国力,速亡之道。眼下……唯有隐忍,等待时机。”

他话虽如此,眼中却也有着深深的无奈和焦虑。

他知道,这种“隐忍”,很可能换来的是彻底的沉沦。

几乎在同一时间,广州城外,珠江口,碧波万顷。

一艘悬挂着葡萄牙旗帜的夹板大船缓缓驶入琶洲港。

船舷旁,几名金发碧眼的商人正指着岸上的景致交谈,他们对不远处码头上的紧张气氛似乎习以为常——那是郑家水师的巡逻船在检查往来船只。

虽然郑芝龙与朝廷关系微妙,但广州的通商并未完全中断,郑家也需要这条财路。

一个穿着大明服饰,但气质明显不同于常人的中年男子,在几名随从的护卫下,低调地下了船,很快汇入广州城熙攘的人流。

他是濠镜澳(澳门)葡萄牙当局的一名高级代表,此次前来,明面上是洽谈新的贸易合约,暗地里,也肩负着观察这个南方明朝小朝廷稳定性,以及打探清廷对南方政策动向的任务。

他们的到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虽然微小,却也可能激起意想不到的涟漪。

而在更遥远的北方,沧州军谍报司的档案里,关于何腾蛟与洪承畴之间可能存在秘密粮食交易的情报,已经被标注了“待核实”的标签,相关的调查指令,正通过秘密渠道,向着岭南地区渗透。

刘体纯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这片湿热之地。

岭南的天空,看似在永历朝廷的统治下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静,但在这平静之下,来自清廷的压力、朝廷内部的分歧、海外势力的观望以及北方新兴力量的目光,种种明流暗潮,已然交织在一起,酝酿着未知的风暴。

何腾蛟想要的“偏安小日子”,注定不会长久。

他似乎忘了,没有一个小朝廷能够偏安的。

黄熙胤被剌杀,郑芝龙虽然没有抓到凶手,可事后仔细分析,这个事情就像是刘体纯做的。但苦无证据,只能是打牙往肚子里咽,白白的吃个大亏。

事情没谈妥之前,也不敢声张,毕竟背个汉奸的名声不是什么好事。

思来想去,还是先和何腾蛟联手,管他什么大清还是刘体纯,多一个帮手,总是好对付些。

清军粮船被李自成劫了,郑芝龙也听说了。

眉头一皱,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准备好好的坑刘体纯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