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青州决断(2 / 2)

宋应星沉吟许久,方才缓缓开口道:“将军,吴参政言及‘以空间换时间’,老夫深以为然。然此‘时间’用于何为?若用于醉生梦死,则无异于自杀。若用于……如将军所言,‘格物致用’,精进技艺,则善莫大焉。”他看向赵金,“譬如赵主管处,蒸汽机初成,后膛枪研发方兴,水泥亦在试产,皆需安稳环境与充足资源。若能借此和平间隙,全力发展工坊,更新军备,巩固根基,待我技术再上一层楼,何惧清虏?”

赵金点头赞同,说道:“宋先生说的是。如今标准化推行,球磨机已成,正是扩大生产、提升质量的关键时期。若能暂息兵戈,工匠可安心生产,新材料、新工艺亦可从容试验。清虏仿制我火帽枪尚且困难,待我后膛枪成,开花弹威力再增,彼时优劣之势将更为明显。”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主和派着眼于现实利益与民生休养,主战派强调气节与长远威胁,技术派则关注发展机遇。

刘体纯静听良久,将所有人的意见都收入心中,直到议论声稍歇,他才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诸位之意,我已明了。”

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决断力。

“吴参政、潘会长所言民生、商利,是务实之见。王将军、冷将军所虑气节、威胁,是根本之图。宋先生、赵主管所谋发展、蓄力,是长远之策。皆有其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有力。

“然而,我刘体纯与麾下将士,奋战至今,非为求一王爵虚名,更非为苟安一隅!清廷以‘封王’相诱,意在使我臣服,将其置于正统之位,而我自甘藩属。此乃名分大义,绝不可含糊!”

“我山东,非他大清之山东!我刘体纯,非他多尔衮之臣属!”

刘体纯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东海王’之封,我绝不接受!”

王猛、冷瑞等人闻言,面露振奋之色。吴迪、潘元庆则微微皱眉,欲言又止。

“但是,……”

刘体纯继续说道,语气稍缓道:“清廷提出的‘罢兵互市’,倒也不是不可利用。他欲缓兵,我亦需时间。山东历经战乱、春荒,民生确需恢复,工坊技术亟待突破,水师力量更需壮大。与其此刻与清军主力硬拼,不如借此机会,暂止干戈,休养生息。”

环视众人一眼,见大家都在等待。他做出了最终决策。

“可派人与清廷使者宋超继续接触。明确告知对方:第一,称王之事,休要再提,我刘体纯与清廷,地位平等,并非君臣。第二,罢兵互市可以商议,但需基于平等之位格。清军必须如约后撤百里,并划定非军事区,由双方共同监督。第三,互市条款需公平公正,细节逐一敲定。”

“此非投降,亦非归顺,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暂时停火协议。”

刘体纯目光望着大家,郑重说道,“我们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全力发展内政,加速工坊建设,壮大水师,推广新作物,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这华夏大地,究竟谁主沉浮,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