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海隅心动(1 / 2)

几乎在宋超于青州与刘体纯周旋的同时,武昌的洪承畴,也收到了来自北京多尔衮的密令。

命令的核心,正是执行“分封策”的下一环——招抚雄踞东南海上的郑芝龙。

洪承畴不敢怠慢,立刻动用了早年积累的、与郑家一些外围人员尚存的些许香火情,以及通过一些往来走私商人传递消息,终于将大清有意“封王”、永保富贵的意向,隐秘地传递到了泉州郑芝龙的耳中。

泉州,安平镇,郑氏府邸。

郑芝龙坐在他那间堆满了航海图、奇珍异宝的书房内,手中把玩着一枚鸽卵大小的南洋珍珠,眼神闪烁不定。

他刚刚屏退了下人,独自消化着来自北方的惊人消息。

“封王……南海王……世镇闽、赣、粤……”他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向后咧开,露出一丝难以抑制的喜意,但随即又被更深沉的算计所取代。

与出身流寇、有着明确政治抱负的李自成,或者像刘体纯那样凭借技术崛起、意图争霸的势力不同,他郑芝龙是海盗出身,虽然如今洗白成了朝廷命官,又掌控了庞大的海上贸易帝国,但其内心深处,最看重的始终是实利,是家族的延续和财富的积累。

所谓的忠君爱国,在他权衡的天平上,分量并不算重。

“洪亨九的信里说,可效大宋前例,授丹书铁券,永保郑家荣华富贵……”

这句话,像是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他心中的欲望之门。

丹书铁券!那可是免死金牌!是王朝对功臣最高等级的承诺和保障!

虽然他知道这玩意儿在乱世中未必绝对可靠,但其象征意义和带来的安全感,是巨大的。

更何况,清廷许诺的是“南海王”,拥有对福建、乃至江西南部、广东东部广大区域的合法统治权,这几乎是将他现有的势力范围合法化、甚至有所扩大,并且允许他继续掌控海上贸易。

“北边那个摄政王,倒是比福州那个空头皇帝大方得多……”

郑芝龙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