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生机与杀机(1 / 2)

春天,是在饥饿的呻吟和殷切的期盼中,一寸寸熬过去的。

沧州、登州、青州等地,尽管刘体纯竭力调配物资,推广土豆、红薯等救荒作物,但春荒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每一个人。

军营里,士兵的伙食从干饭变成了厚粥,再变成能照见人影的稀汤。民间,树皮、草根都成了抢手货,道路上时而可见倒毙的饿殍。

整个控制区都在勒紧裤腰带,苦苦支撑,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片正在奋力生长的绿色。

进入四月,天气明显转暖,持续的几场春雨更是如同甘霖。

田野里,去年秋播的冬小麦已经抽穗,在微风中泛起青绿色的波浪。

春播的谷子和高粱也已亭亭玉立,舒展着狭长的叶片。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新引种的作物——玉米杆子壮实,已长至齐腰高。番薯(甘薯)的藤蔓匍匐在地,顽强地覆盖着田垄;马铃薯(土豆)的植株郁郁葱葱,地下的块茎正在悄然膨大。

这一片片虽然稀疏但充满生机的绿意,是支撑人们渡过难关的全部希望。

农夫们顶着日头,在田间精心除草、捉虫,眼神中充满了对收获的渴望。

青州工坊区,河流旁新建的“力工坊”内,巨大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沉寂。

第三台,也是目前最完善、功率最大的一台蒸汽机,正稳定地运行着。

石棉与铜环组合的密封件有效困住了强大的蒸汽,活塞在汽缸内不知疲倦地往复运动,通过复杂的连杆和巨大的飞轮,将磅礴的动力通过天轴和皮带,传输到工坊的各个角落。

只见几台经过改进的车床,在蒸汽动力的驱动下,以前所未有的稳定速度和力量旋转着,卡盘上的钢坯被锋利的车刀切削,发出连续而均匀的嘶鸣,金属碎屑如同流水般落下,很快一个精度颇高的火帽枪击锤部件便初具雏形。

旁边的铣床、钻床也都在同步工作,效率远超以往依赖人力或不稳定风力的时候。

刘体纯在宋应星、薄珏等人的陪同下,视察着这标志着生产力飞跃的一幕,心中欣慰,但眉头却并未完全舒展。他拿起两个刚刚车削好的、同样是火帽枪的击锤部件,仔细对比。

“宋先生,薄主管,你们看,……”

他将两个部件并排放在测量平台上,用卡尺测量后说:“这两个部件,功用完全相同,但仔细测量便可发现,尺寸上有微小的差异,加工的角度也略有不同。若在战场上,其中一个磨损了,需要更换,另一个却无法通用,这将极大影响战斗力和后勤保障。”

宋应星拿起卡尺仔细测量,果然如此,他叹服道:“将军明察秋毫!以往手工打造,或即便使用机床,因无统一尺度,工匠凭经验操作,确实难免有此弊病。”

“不仅如此,……”

刘体纯指着旁边堆放的各类零件,接着说:“螺钉螺母规格不一,枪管口径存在细微差别,甚至连火炮的炮弹,也未必能完全通用于同一型号的火炮。长此以往,我们的武器制造将陷入混乱,效率低下,且隐患丛生。”

他环视众人,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一丝一毫反驳,这是上位者的气势,此刻尽显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