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总结(2 / 2)

· 五旅则总结“山地伏击战的选址、时机与火力配系”,张太行旅长亲自讲解如何利用地形“藏兵于九地之下”。

· 骑兵旅探讨“步骑协同的时机与信号”以及“在复杂地形下骑兵的运用与限制”。

林峰和纵队参谋长不时深入到各部队的讨论中,听取汇报,给予点拨。林峰将脑海中“燧人氏”系统对日军战术特点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战术原则下发各部队,如“火力前重后轻,兵力前轻后重”、“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等。

根据此次作战的经验和缴获,部队的编制也开始进行优化调整。

· 火力强化: 在主力团的精锐连队,试点组建了“火力排”,下辖一个机枪班(装备2-3挺轻机枪或一挺重机枪)和一个爆破班(装备“启明星”冲锋枪和集束手榴弹、炸药包),使连级单位具备了更强的独立作战和攻坚能力。

· 炮兵启航: 纵队直属炮兵连正式成立。那两门九二式步兵炮和几门迫击炮成了宝贝疙瘩。从各部队抽调来的有点文化、脑子灵活的战士,在技术员和俘虏的日军炮兵(经过教育,愿意合作者)的指导下,从零开始学习测距、计算诸元、操炮、维护。训练场上,不时响起炮弹(多是训练弹)出膛的轰鸣,虽然准头还差得远,但毕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 民兵升级: 主力部队派出大量优秀的班排长,到各县大队、区小队担任教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训。训练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放枪,而是班排战术、地雷制作与布设、侦察与反侦察、战场救护等更专业的技能。基于民兵,正逐渐向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力量转变。

军事硬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

各连队的指导员、政委们忙碌起来。他们组织战士们深入学习《论持久战》,展开“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大讨论,引导战士们将朴素的报仇雪恨情感,升华为保家卫国、驱逐日寇的崇高革命理想。

纪律教育被反复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要会唱,更要一丝不苟地执行。群众纪律是高压线,任何人触犯,都将受到严厉惩处。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才能赢得人民最坚定的支持。

在训练间隙,文化教员们教战士们识字、唱歌、写家信。战火纷飞中,知识的火花和精神的慰藉,同样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幕降临,训练场终于安静下来。但各营连的油灯下,干部们还在总结白天的训练,制定明天的计划;战士们则在擦拭武器,或者围着老兵请教技巧。

林峰站在司令部的院子里,能清晰地听到远处营地传来的、若有若无的《八路军进行曲》的歌声。他知道,这支军队,正在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蜕变。战火的淬炼,让他们失去了很多亲爱的同志,但也让他们剔除了杂质,凝聚了意志,磨利了刀锋。

他们不再是当初那支主要依靠游击战术的队伍,他们正在成长为一支既能打巧仗、更敢打硬仗、善于打大仗的钢铁雄师。下一次,当侵略者再次来犯时,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坚硬、更加智慧、也更加致命的对手。

太行山,不仅是他们的屏障,更是他们淬火成钢的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