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白雪成为了最好的侦察员,任何不属于这片天地的足迹和痕迹都无所遁形。“惊蛰”的队员们披着白布伪装,踏着滑雪板(利用缴获和自制的简陋滑雪装置),在林海雪原中神出鬼没。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绝对熟悉,设置各种利用冰雪和绳索的致命陷阱,伏击日军巡逻队和特务小组。
一次经典的猎杀行动中,“惊蛰”一个小队通过雪地足迹追踪,锁定了一股试图偷袭我秘密粮库的“影狐”分队。他们在深谷中设下埋伏,利用地形制造小型雪崩,配合精准的狙击和迅猛的突击,将这股精锐的日军特工全歼于雪谷之中,自身无一伤亡。此战极大地打击了“影狐”的嚣张气焰,使其在后续的冬季行动中变得谨慎了许多。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寒冬,李云领导的政治工作,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军民的心。他组织宣传队,编写朗朗上口的快板、歌谣,讲述运输队员的英勇、“磐石”工匠的坚韧、“惊蛰”猎手的机智,以及群众互助的感人故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事迹,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激发斗志。
各“种子”工作队在帮助群众抵御饥寒的同时,也组织起小范围的“冬学”,在昏暗的窑洞里,借着微弱的火光,教农民识字,讲解持久战的道理,传播胜利的信心。他们告诉群众,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下去,春天一定会到来。
当1943年的第一缕春风,终于开始消融太行山的冰雪时,独立第一纵队和根据地的军民,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坚韧,挺过了这个最寒冷的冬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忠诚的战士和群众永远留在了这个冬天,但他们的脊梁没有被压垮。
林峰站在鹰嘴岩上,看着山下冰雪渐消、露出黑褐色土地的山野,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寒意的空气。他的身体是疲惫的,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脑海中,“燧人氏”系统的界面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活跃了一些。
【极限生存考验通过。部队韧性+20%,群众基础稳固度+15%。】
【军工在极端条件下维持最低产能,技术经验值提升。】
【“惊蛰”大队冬季作战数据丰富,特种作战能力提升。】
【能源水平:27%(缓慢回升)。检测到集体意志能量微弱增幅。】
【新情报分析:日军因太平洋战场压力,华北兵力有抽调迹象,其大规模扫荡能力可能受限。】
“老李,老赵,”林峰对走到身边的李云和赵刚说道,“这个冬天,咱们是熬过来了。鬼子想把我们冻死、饿死,可咱们就像这太行山上的石头,看着不起眼,可风霜雨雪,就是磨不掉!”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锐利:“鬼子那边,看样子也有点力不从心了。咱们这把在风雪里磨了一冬天的刀,也该找个机会,试试还锋不锋利了!”
李云和赵刚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压抑已久的战意。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反击的念头,已如同冰层下涌动的春水,不可抑制地滋生起来。独立第一纵队,这支在血火与冰雪中百炼成钢的队伍,正悄然调整着姿态,准备在1943年的春天,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