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上任后的第一个考验接踵而至。一股湘军精锐尾随主力不舍,企图黏住红军,等待其他方向的敌军合围。甩掉这股敌人,成为当务之急。
指挥部里,众人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利用熟悉地形,设伏打掉追兵的气焰;有的认为应加速行军,尽快进入川境。
林峰没有立刻发言,他仔细研究着地图,结合侦察兵带回的情报和自身对地形的记忆(刻意没有动用感知),反复推演。他发现,追兵指挥官颇为狡猾,始终与红军主力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既不冒进,也不掉队,显然是想等红军疲惫或出现破绽。
“不能硬打,我们弹药不多,缠斗不利。也不能一味快跑,战士们已经很疲劳,强行军会导致大量掉队。”林峰终于开口,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一处名为“鬼见愁”的险要峡谷,“我们可以在这里,给追兵下一个‘软钉子’。”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派一支小部队,携带全军仅存的部分旗帜和能够制造声势的器物,伪装成主力后卫,在‘鬼见愁’峡谷入口处构筑简易工事,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吸引追兵注意力。而真正的主力,则利用夜色掩护,从一条猎户才知道的、极其隐秘的小路,快速绕过峡谷,直插敌军侧后。当追兵被我们的‘后卫’吸引,准备进攻时,主力从其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前后夹击,必能重创其先头部队,打乱其部署,迫使其不敢再轻易尾随!”
这个计划大胆而精巧,充分利用了地形和心理战。关键在于那支诱敌部队的演技和主力迂回的隐蔽与速度。
萧克仔细推敲后,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虚实相间,攻其不备!林峰同志,这个计划很好!就这么办!”
计划被迅速执行。赵山娃主动请缨,带领“山魈”队和部分精锐担任诱敌任务。他们果然不负众望,在“鬼见愁”谷口虚张声势,成功地让湘军追兵误判红军主力企图在此阻击。而林峰则亲自带领主力,沿着那条几乎被遗忘的猎径,在漆黑的夜晚悄然疾行。这一次,他完全依靠侦察兵、向导和自己的军事地形学知识判断路线,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坚定。
次日拂晓,当湘军小心翼翼地向“鬼见愁”谷口发动试探性进攻时,红二、六军团主力如同神兵天降,从其侧后方的山岭上猛扑下来!枪声、喊杀声瞬间响彻山谷。湘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先头部队遭受重创,狼狈后撤。
此役,红军以极小代价,成功摆脱了尾随之敌,赢得了宝贵的休整和转移时间。
战斗结束后,林峰站在硝烟尚未散尽的山坡上,看着有序撤离的部队,心中涌起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受。这不是依靠特殊能力取巧获胜的快感,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关键时刻承担重任、力挽狂澜的踏实与自豪。
任弼时走到他身边,欣慰地看着他:“林峰同志,这一仗,打得漂亮!你是个合格的指挥员了!”
萧克也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有勇有谋,是块好材料!”
躺在担架上的贺龙听到捷报,更是咧嘴笑了:“老子就知道,这小子是块带兵打仗的料!”
至此,林峰正式完成了从拥有特殊能力的“奇人”向一名被组织信任、被战友认可的优秀军事指挥员的华丽转身。他知道,未来的征途上,还会有无数硬仗要打,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血,为这支队伍,为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一切。他的秘密依然深埋心底,但他的才能和忠诚,已经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