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见愁”峡谷的胜利,不仅重创了尾随之敌,更在红二、六军团内部完成了一次无声的权力交接与信任转移。贺龙伤势未愈,需要静养,无法亲临一线指挥。总指挥部的重担,更多地压在了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肩上。而林峰,这位曾经倚重特殊能力的“奇人”,凭借其愈发成熟的军事洞察力和在几次关键决策中展现出的魄力,被正式任命为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并在实际作战中,开始承担起独当一面的指挥责任。
1935年初,敌军调动频繁,企图以湘军主力从东、北,黔军残部从西,鄂军一部从南,对活动在湘西永顺、大庸地区的红军形成新的合围。情报显示,敌军此次行动颇为谨慎,各部齐头并进,相互策应,不再轻易冒进。
总指挥部内,气氛凝重。任弼时主持军事会议,分析敌情。
“敌人学乖了,抱成团滚过来,想一口闷死我们。”萧克指着地图上几个巨大的蓝色箭头,“硬碰硬肯定吃亏,我们必须想办法撕开一个口子。”
“东西两侧敌军兵力雄厚,南面是鄂军,战斗力不弱。北面……是湘军李觉部的一个旅,相对突出,但其侧翼有黔军策应,也不容易打。”王震补充道。
众人议论纷纷,一时难以找到完美的破局之策。这时,林峰站了出来,他的目光紧盯着地图上北面敌军与黔军结合部的那片区域。
“弼时同志,萧克同志,王震同志,”林峰的声音沉稳有力,“我认为,突破口就在北面。李觉这个旅虽然装备精良,但骄横轻进,与其侧翼黔军的协同必然存在间隙。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他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划出一条迂回的弧线:“我建议,由我率领红六师(以原红二军团一部为骨干,加强部分兵力新编而成)及军团直属侦察营,秘密向北机动,做出向湖北方向突围的假象,吸引李觉旅的注意乃至前出拦截。主力部队则由各位首长率领,隐蔽待机于澧水东岸的陈家河地区。一旦李觉旅被调动,其侧翼暴露,主力立即抓住战机,强渡澧水,猛攻其侧翼!我部则迅速回师,与主力形成夹击,争取在运动中吃掉他一部!”
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调虎离山”和“运动歼敌”,关键在于林峰率领的偏师能否成功吸引并拖住敌军主力,以及主力能否在短时间内完成渡河和突击。
任弼时与萧克、王震交换了眼神。这个计划风险很大,林峰率领的偏师一旦被敌军咬住,很可能陷入重围。但若能成功,则能一举打破敌人的合围计划,赢得主动。
“林峰同志,”任弼时目光锐利地看着他,“你有多大把握能吸引住李觉,并且安全脱身?”
林峰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七成把握!我对北线地形熟悉,红六师和侦察营机动性强,足以和李觉周旋。只要主力动作迅猛,我们不仅能脱身,还能反咬他一口!”
“好!”萧克一拍桌子,“就这么干!林峰,北线就交给你了!记住,灵活机动,保存自己,吸引敌人!”
王震也重重拍了拍林峰的肩膀:“放心,主力这边,绝对误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