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心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但从局势看,恐怕还得打很久……”
他顿了顿,又问:“苏副团长,依你看,咱们还得坚持几年,才能把小鬼子彻底赶出去?”
苏墨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缓缓说道:“五年吧……大概五年就够了。”
现在是1940年,五年之后,正是1945年——那是历史注定的终点。
五年,是他基于过往记忆做出的判断,也是他对未来的笃定。
吴效瑾闻言一怔,脸上掠过一丝惊讶:“五年?够吗?上面一直在讲持久战,说可能要打七八年,甚至十年……”
苏墨点头:“没错,十年是最坏的准备。
但我们若全力以赴、步步为营,最快五年便可结束这场浩劫。”
“而且我相信一点——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赢。
抗战必胜!”
这四个字,不只是信念,更是他心中不可动摇的宿命。
吴效瑾沉默片刻,再次开口:“苏副团长,这次你们独立营一举歼灭第四旅团,震惊全军。
除了战士们的英勇献身,您认为还有哪些关键因素促成了这场胜利?”
苏墨沉吟片刻,语气平和却坚定:“每一场胜仗,都不是单靠某一个人或某一支部队完成的。”
“这次能成功伏击曰军战地观察团并全歼第四旅团,离不开牺牲战友的浴血奋战,也离不开捌陆军独立营自身的战斗素养、装备水平,以及全体指战员同仇敌忾的决心。”
“是所有人,一点一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大多数人眼里,咱们捌陆军的武器装备显得有些简陋……这话不假,可我们独立营却是个例外,手里的家伙可不落后,各类精良装备一应俱全!”
“除了常规步兵,我们还有骑兵、炮兵建制,眼下我正筹划组建新的作战单位,目标就是打造一支让曰军胆寒的铁血劲旅——真正能打硬仗、啃骨头的抗曰主力。”
“不仅如此,我们独立营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机制,能让新兵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战斗技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之后再通过实战磨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蜕变成真正的战士。”
“这次我们仅凭三千多人就敢向曰军第四旅团发起挑战,靠的不只是先进的装备和过硬的战力,更离不开坚实的后勤支撑!”
“如今我们的后勤体系已经相当完善,粮食、弹药、冬衣等军需物资供应稳定,每个战士都能吃得饱、穿得暖、喝得上水,再也不用为补给发愁。”
“每位入伍的战士都有固定军饷,若不幸牺牲,我们会发放抚恤金,并妥善安置家属生活,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奔赴前线。”
“这些,都是我们坚强后勤保障的一部分。”
苏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独立营的基本情况。
而这,也正是独立营能够持续保持强大战斗力的根本所在。
精良的装备、系统的训练、稳固的后勤——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筑起这支队伍的核心实力。
他之所以详述这些,正是为了配合这次专访报道,将其转化为一次实实在在的征兵动员。
当这篇报道传遍全国,无数热血青年看到后,定会心潮澎湃,纷纷前来投军!
这就是最好的宣传,也是最有力的号召。
用一场场胜仗说话,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分量——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征兵广告。
吴效瑾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