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宋江,又看向林冲:
“公明哥哥仁义布于四海,林教头勇武冠绝三军,皆是我梁山栋梁。然寨主之位,关乎存亡,当以大局为重。”
他停顿片刻,仿佛经过艰难抉择,最终面向宋江,深深一揖:
“为山寨计,吴用……恳请公明哥哥,勉为其难,继任寨主之位,统领我等,共渡难关,继承天王……未尽之业!”
他刻意模糊了“未尽之业”的具体指向。
随着吴用这位智囊的表态,天平彻底倾斜。
杜迁、宋万等人纷纷躬身:
“请公明哥哥继任寨主!”
刘三等一众小头目更是齐声呐喊。
林冲双拳紧握,指节发白,他看着晁盖的灵位,又看看眼前群情“汹涌”的场面,最终,化作一声无奈的长叹,缓缓单膝跪地:
“林冲……谨遵军师安排。愿奉公明哥哥为寨主。”
他知道,此刻若再坚持,梁山立时便有分裂之危。
为了天王哥哥心心念念的梁山基业,他只能退让。
阮小二、阮小五见状,也只得拉着兀自不服的阮小七,一同拜下。
石墩随着众人一同行礼,眼神低垂,掩去了其中的波澜。
他知道,铁鸦军的谋划,成功了大部分。宋江,终于在其暗中支持下,名正言顺地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
宋江泪流满面,再三推辞不过,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他走到灵前,焚香起誓,声音悲切而坚定:
“晁盖哥哥在天之灵在上!宋江今日继任寨主,必当恪尽职守,团结兄弟,光大梁山!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戮!”
仪式既成,宋江便成了梁山新主。
他上位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厚葬晁盖,举寨哀悼。
第二道命令,则是重申梁山纪律,稳定人心。
第三道命令,却是调整部分人事,将一些亲近自己的头目,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同时,也并未亏待林冲、阮氏兄弟等原晁盖旧部,依旧让他们掌管马步军与水军,以示大公无私。
然而,暗流已然涌动。
宋江在公开场合,绝口不提“北望”二字,只以“替天行道”、“忠义双全”为旗号。
讲武堂虽未取消,但宣讲的内容,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更多强调“忠君爱国”、“等待招安”的可能性。
石墩掌管钱粮的权力虽未被剥夺,但宋江已安排其心腹之人进入钱粮系统,名为协助,实为监督制衡。
梁山,进入了表面统一、实则内部分化的新阶段。
以宋江、吴用(表面)及部分原头领、新附头目为核心的“招安”派,掌握了主导权。
而以林冲、阮氏三雄、石墩等为代表的“北望”派,则转入守势,积蓄力量,等待着未知的变数。
……
远离梁山本部的一处秘密水湾。
几艘看似普通的渔船停泊在此。
舱内,烛光昏暗。
已“死去”的晁盖,面容虽仍有些苍白,但精神已然恢复大半。
他听着石墩秘密前来汇报的梁山剧变,默然良久,猛地一拳砸在船舷上,虎目含泪,却强忍着没有落下。
“宋江……果然……唉!”
他长叹一声,有愤怒,有失望,更有一种早已预料的无奈。
“只是苦了林冲兄弟、阮家兄弟们,还要在那等局面下委曲求全。”
陈稳坐在他对面,平静地道:
“晁盖兄,明处的梁山,已成了铁鸦军剧本的舞台。但暗处的‘北望’,才真正开始。”
“从今日起,你我不再是梁山的晁盖与神秘的陈先生,而是‘北望军’的奠基者。”
“石墩会留在明处,作为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林教头、阮氏兄弟,皆是火种。”
“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条更隐秘的渠道,吸纳真正志在‘北望’的志士,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晁盖重重颔首,眼神重新燃起斗志:
“好!陈某……不,文仲兄,你说得对!明处的梁山若最终走向招安妥协,这暗处的‘北望军’,便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两只大手,在昏暗的船舱中紧紧握住。
宋江在聚义厅中接受众人的朝拜,志得意满,却不知,梁山的水泊之下,一股真正忠于“北望”初心的暗流,已然开始汇聚,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