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聚义厅。
昔日王伦时期那等狭隘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蓬勃待发、锐意进取的新气北望初立象。
厅前那面崭新的“望”字大旗,在湖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晁盖端坐于首位,虽依旧是那副豪迈模样,眉宇间却多了几分以往不曾有的、沉甸甸的责任与深思。
其下,吴用、林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白胜等头领依次而坐。
石墩作为晁盖的亲卫统领,亦立在晁盖身侧,目光沉静地扫视全场。
“诸位兄弟!”
晁盖声若洪钟,回荡在厅内。
“自今日起,我梁山便以‘北望’为志!此非一句空谈,乃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未来前行之灯!”
“如何将这‘北望’二字,落到实处,还需诸位兄弟群策群力,共商大计!”
吴用轻摇羽扇,率先开口,他已迅速进入了军师的角色。
“天王,既立大志,便需有相应之举措。”
“首要之事,乃稳固根基,整顿山寨。”
“其一,需明确职司,各司其职。以往山寨混乱,皆因权责不明。如今我等既以大事为目标,便需立下规矩。”
“其二,需整训士卒,提升战力。以往喽啰散漫,只知劫掠,不知为何而战。如今当以‘北望’之志激励之,严明军纪,操练阵法,方能为将来大业积蓄力量。”
“其三,需经营钱粮,保障供给。十万贯生辰纲虽巨,然坐吃山空,亦非长久之计。当效仿古之屯田,于水泊左近寻觅可垦之地,或发展渔猎,或经营正当商路,方能细水长流。”
林冲闻言,抱拳道:
“军师所言极是!林冲不才,愿负责整训士卒,编练人马!定叫兄弟们明白,我等手中刀枪,非为私利,乃为北望山河,护我华夏!”
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身本事,此前在王伦手下郁郁不得志,如今得遇明主,又闻此宏大志向,正是蛟龙入海,浑身干劲。
阮小二也起身道:
“俺们阮氏兄弟,熟悉水泊,这水军操练、舟船打造、渔猎生计,便交给俺们!定叫这八百里水泊,成为我梁山的铜墙铁壁与衣食之源!”
杜迁、宋万见新寨主与诸位头领皆非池中之物,志向高远,也心悦诚服,纷纷表示愿听从调遣,各尽其力。
晁盖见众人齐心,心中大慰,当即依吴用之议,初步明确了各人头领职责:
吴用总领军政参谋,林冲掌管马步军操练,阮氏三雄统领水军兼管渔猎生产,杜迁、宋万协助林冲并负责山寨日常守卫,白胜则因其机灵,负责山下部分情报打探。
至于钱粮总管、文书记录等职,暂由吴用兼管,待寻得合适人选再行分配。
石墩在一旁静静听着,待众人议论稍停,他上前一步,对晁盖及众人拱手道:
“天王,诸位头领。我家主人听闻山寨新立,北望志坚,特命石墩带来几条具体建议,供天王与军师参详。”
晁盖忙道:
“石墩兄弟请讲!陈先生高见,我等洗耳恭听!”
石墩沉声道:
“其一,立‘英烈祠’。凡为我梁山‘北望’大业战死、伤残之兄弟,无论头领喽啰,皆入祠享祭,其家小由山寨供养。如此,可凝聚人心,使将士用命,无后顾之忧。”
“其二,设‘讲武堂’。非只操练武艺,更需由林教头、吴军师等,向士卒头目讲解‘北望’大义,分析天下大势,使其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一支明晓大义的军队,方有铁魂。”
“其三,定‘三大纪律’。一,不扰周边百姓;二,缴获归公,按功分配;三,一切行动,听从号令。初立规矩或显严苛,然唯有如此,方能与寻常流寇区别开来,赢得民心,根基乃固。”
这三条建议,条条切中要害,尤其是“不扰百姓”与“讲武堂”,更是超越了此时所有山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