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论功行赏·根基永固(1 / 2)

陈稳返回澶州复命后的几日。

节度使府内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关于他临河之行的详细功绩,尤其是牵扯出铁鸦军线索的部分。

仅在柴荣、王朴等极少数核心圈层中流传。

但“陈文仲以雷霆手段平定临河,政绩卓着”的风声。

却已如同春风般吹遍了澶州军政两界。

羡慕、敬佩、忌惮……

种种目光聚焦于那位暂居驿馆、深居简出的年轻参军身上。

这一日,节度使府升堂议事的钟鼓声悠扬响起。

文武官吏鱼贯而入,分列两班。

与往日相比,今日堂上的气氛似乎格外庄重肃穆。

陈稳身着参军官服,立于武官班列靠前位置。

他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或明或暗的注视。

柴荣端坐主位,面色沉静,不怒自威。

他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最终落在陈稳身上。

微微颔首,随即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首要之事,便是议定前番临河县乱局之功过赏罚。”

他声音洪亮,回荡在大堂之上。

“巡边宣抚使、参军陈稳,奉令持节,前往临河。”

“其于临河期间,擒拿贪官周韬,肃清县衙积弊;”

“剿灭悍匪‘黑山狼’,震慑四方宵小;”

“更以‘以工代赈’之良策,修复临水河堤,疏浚河道,恢复民生,招抚流亡,整饬吏治,清丈田亩,减免赋税……”

“不过数月,使临河由死地复为乐土,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此等大功,岂可不赏?”

柴荣每说一项,堂下便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

虽然早有耳闻,但由节度使亲口在正式场合逐一列出,其震撼力依旧十足。

不少文官暗暗咋舌,如此全面的治政之才,竟出自一年轻武官之手;

而武将们则对那“十一人破八十悍匪”的战绩心驰神往。

“鉴于此!”

柴荣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本使已正式具表上奏朝廷,为陈稳陈文仲,请授‘忠武校尉’散官!”

“擢升‘澶州行军司马’,仍兼领参军之职,参赞军机,协理州务!”

忠武校尉乃从六品上武散官,行军司马更是节度使麾下重要的幕僚职官,权责颇重。

此等封赏,对于一个数月前还仅是区区新兵营指挥使的人来说,堪称破格超擢!

堂下顿时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一片恭贺之声,无论真心与否,此刻无人敢有异议。

“末将谢使君栽培!定当竭诚效力,以报君恩!”

陈稳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沉静,并无骄狂之色。

柴荣满意地点点头,虚扶一下让他起身,话锋却并未停止:

“此乃朝廷恩赏。”

“然临河新定,毗邻北境,不可无人镇抚。”

“为长治久安计,本使决意——”

他目光扫过全场,一字一句道。

“将临河县,及毗邻之安平、洛川两县,划为‘靖安防区’。”

“特设‘靖安军’,专责此三县防务、剿匪及协理地方安靖之事!”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划出三县为一防区,并专设一军,这可是实打实的地盘和兵权!

远比一个行军司马的虚职要厚重得多!

“即日起,擢升陈稳为‘靖安军使’,总揽靖安防区一切军政要务!”

“原新兵营及焦土镇南迁部众,悉数编入靖安军建制,兵额暂定一千五百人,一应粮饷器械,由州府拨付!”

“其旧部张诚、王茹、石墩、钱贵、赵老蔫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