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实比理想复杂。我的工作进度、小雨的学业、高昂的费用...每个问题都像一堵墙,阻碍着我们的计划。
那天晚上,周屿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我走过去,递给他一杯热茶。
“记得你曾经说过,”我轻声说,“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与我共享的日常中。”
他接过茶杯,苦笑:“但我希望你能分享我的荣耀时刻。”
我靠在他身上:“我一直在分享你的每一个时刻,无论是否在颁奖典礼上。”
43
经过仔细讨论,我们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周屿独自前往纽约参加颁奖典礼,我和小雨通过视频连线观看。
“我会每天视频通话,”周屿承诺,“而且只去四天。”
小雨虽然失望,但理解这个决定。她为周屿准备了一个“应急包”,里面有她画的纽约地图、我写的注意事项清单,和一些她认为周屿会需要的小物件。
出发前一晚,周屿显得异常安静。
“怎么了?”我躺在床上,转身面对他。
他沉默良久,然后说:“上次我去纽约,差点失去了你。”
我明白他的恐惧。距离曾经是我们关系的威胁,即使现在我们已经结婚,那种不安全感依然存在。
“这次不一样,”我握住他的手,“我们有小雨,有共同的家,有承诺。我不是那个只会隔着窗户看你的邻居了。”
他把我拉入怀中,紧紧地抱着:“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你们会在这里等我回来。”
那一夜,我们做爱,不同于以往的激情或温柔,而是一种确认——对彼此、对承诺、对未来的确认。
44
周屿离开的第一天,公寓显得异常空旷。
我和小雨试图维持日常作息,但总觉得少了什么。晚上,我们按照约定与周屿视频通话,他正在酒店房间准备第二天的典礼。
“看,我带着你们。”他举起小雨画的纽约地图,已经有些皱褶。
小雨兴奋地告诉他学校发生的每一件小事,我则分享了我的新插画创意。通话结束后,小雨看着我问:“晚晚阿姨,你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吗?”
我惊讶于她的问题:“当然,为什么这么问?”
她低头摆弄衣角:“珍妮说,不是亲生的父母有时候会离开。”
我的心揪紧了。即使我们如此努力,小雨内心深处依然有着被抛弃的恐惧。
“听着,小雨,”我蹲下身,与她平视,“我选择爱你,选择成为你的家人。这种选择比血缘更加坚固,因为它每天都在更新。今天,我选择爱你;明天,我依然会选择爱你;直到永远。”
她扑进我怀里,小小的身体颤抖着:“我爱你,晚晚阿姨。”
那是我第一次听她主动说爱我,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视线。
45
颁奖典礼当晚,我和小雨早早坐在电脑前等待直播。周屿为我们准备了特别的链接,可以看到后台和现场的准备情况。
“爸爸看起来好紧张。”小雨指着屏幕上正在整理领结的周屿。
我笑了:“他总是这样,重要的场合前会特别紧张。”
典礼开始,一个个奖项颁发,周屿的类别被安排在后期。当终于轮到“最佳专题摄影”时,我和小雨屏住呼吸。
“获奖者是...”颁奖嘉宾故意拖长音调,然后笑着说,“周屿,《极光之下:一个家庭的故事》!”
掌声雷动,周屿走上舞台,接过奖杯。他站在麦克风前,深吸一口气。
“这个奖项不属于我一个人,”他开始说道,“它属于我的家人——我的妻子林晚和女儿小雨,她们不仅是这个故事的灵感,也是我每张照片中的灵魂。”
他在人群中寻找镜头,仿佛直接看着我们:“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在事业的巅峰期选择回归家庭。我的回答是,我并没有放弃事业,只是重新定义了成功。”
他举起奖杯:“成功不是去了多少个国家,拍了多少奇观,而是有人愿意在深夜为你亮一盏灯,有孩子信任地握住你的手,有爱人选择每天继续爱你。这个奖杯属于所有在平凡生活中发现非凡之美的人。”
我和小雨在电脑前泪流满面。那一刻,我明白我们真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抵达了一个从未想象过的彼岸。
46
周屿回国的那天,我和小雨在机场等待。当他推着行李车出现在出口时,小雨飞奔过去,扑进他怀里。
“我想你,爸爸!”她喊道。
那是小雨第一次叫周屿“爸爸”,而不是“舅舅”。周屿愣住了,然后紧紧抱住她,眼中闪着泪光。
他走向我,我们相拥,不在乎周围的目光。
“欢迎回家。”我在他耳边轻声说。
回家途中,周屿告诉我们,他在纽约期间做出了一个决定——减少长途旅行拍摄,更多地专注于本地项目和教学。
“我意识到,我不想通过镜头看世界,而是想与你们一起亲身体验世界。”
那晚,我们把奖杯放在客厅的架子上,旁边是小雨的画和我的插画奖状。
“我们是个获奖家庭。”小雨自豪地说。
周屿笑着搂住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个相爱的家庭。”
就寝前,周屿从行李箱中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
“这是给你的,”他递给我,“不是从商店买的,而是我亲手制作的。”
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手工相册,封面是我们公寓楼的照片。翻开第一页,是我在对面公寓阳台上画画的侧影,待时,你已经在那里。”
一页页翻过去,是我们相识相爱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第一次交谈、雨夜共处、告白、求婚、婚礼、与小雨的相处、挪威之旅...直到最后一张,是我们在机场拥抱的照片,是你。”
我泪眼模糊地看着他:“这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他吻去我的泪水:“因为爱不是一瞬间的激情,而是日复一日的选择。我选择你,永远。”
47
周屿的决定带来了生活的重新调整。他开始在当地大学兼课,教授摄影,同时接一些本地的拍摄项目。我则接手了一系列童书插画工作,让我能够更灵活地安排时间。
小雨的十岁生日即将到来,我们计划给她一个惊喜。
“她想学钢琴很久了,”周屿说,“我们可以送她一架。”
我犹豫道:“但我们公寓太小了。”
周屿神秘地笑了:“我有个想法。”
接下来的几周,周屿神秘地忙碌着。每当我问起,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小雨生日前一天,他带我来到楼下空置已久的储物间。
“看。”他打开门,原本堆满杂物的空间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巧的音乐角,中间放着一架二手但保养良好的立式钢琴。
我惊讶地捂住嘴:“你什么时候...”
“每天晚上你们睡着后,我偷偷下来收拾。”他骄傲地说,“邻居们都很支持,甚至帮忙隔音。”
最令人感动的是,钢琴上放着一本手绘的乐谱,封面是周屿画的我们三个人,标题是《家之歌》。
“这是我为小雨写的曲子,”周屿有些不好意思,“我偷偷学了一点作曲。”
我抱住他,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感动。这个男人,曾经连表达感情都困难,现在却能为家人创作音乐。
48
小雨的生日派对简单而温馨。当她被蒙着眼睛带到音乐角,看到钢琴时,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给我的?”她不敢相信地触摸琴键。
周屿点头:“而且我有第一首想教你弹的曲子。”
他坐在琴凳上,示意小雨坐在旁边,然后开始弹奏那首《家之歌》。旋律简单却动人,充满温暖和希望。
“我们一起学,”周屿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合奏了。”
派对结束后,小雨迫不及待地开始她的第一堂钢琴课。我和周屿坐在旁边,看着她专注的小脸,心中充满感慨。
“记得我们曾经担心无法给她一个正常的家庭吗?”我轻声说。
周屿握住我的手:“现在我们不仅有家庭,还有音乐。”
那天晚上,当小雨终于学会弹奏《家之歌》的前奏,我们三人一起合唱。跑调的歌声和简单的琴声在小小的空间里回荡,却比任何交响乐都动听。
睡前,小雨抱着我们,轻声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不是钢琴,而是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学习新事物。”
看着她睡去,周屿轻声对我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不是完美的生活,而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49
秋天来临之际,我接到了一个特别的项目——为一本关于“非传统家庭”的童书绘制插图。编辑特别说明,这个项目的灵感部分来自于周屿的《极光之下》。
我兴奋地与周屿和小雨分享这个消息。
“这意味着我们的故事可以帮助其他家庭!”小雨兴奋地说。
周屿深情地看着我:“你终于得到了应得的认可。”
创作过程出乎意料地情感充沛。我画下了单亲父亲与女儿、同性伴侣与领养孩子、祖父母抚养孙辈、以及像我们这样的重组家庭。每一幅画都融入了我对“家庭”的理解——不是血缘或传统,而是爱与承诺。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要孩子一事的态度也在改变。曾经,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母亲的角色;现在,我意识到母亲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愿意学习和成长的女性。
一个安静的夜晚,我向周屿吐露了这个想法。
“我一直不敢要自己的孩子,担心会分走对小雨的爱,也担心自己不够好。”
周屿理解地点头:“我也有过类似的恐惧。但爱不是有限的资源,而是越分享越多的奇迹。”
他握住我的手:“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我们已经证明了,家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那晚,我久久无法入睡,思考着生命、爱与成长。
50
我的插图集出版那天,我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周屿和小雨秘密联系了出版社,将我的原画装裱起来,挂在客厅。
“现在我们家就是个画廊了。”小雨自豪地宣布。
最让我感动的是,周屿的经纪人带着几位业内人士前来,其中一位是知名艺术策展人。
“你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真实感,”策展人对我说,“我想为你在市立美术馆安排一个展览。”
我愣住了,从未想过我的作品能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展出。
周屿紧紧握住我的手,眼中满是骄傲:“她值得所有的认可。”
策展人离开后,我沉浸在兴奋与不安中。
“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准备好了。”
周屿轻轻抬起我的下巴:“记得你对我说过的话吗?‘你值得所有的美好’。现在,我把这句话还给你。”
小雨加入拥抱:“我们是一个团队,记得吗?”
那一刻,我明白家庭不仅是避风港,也是推动我们超越自我的力量。因为有他们的爱,我敢于梦想更大的梦想。
展览定在明年春天,我们将再次全家总动员,准备这个重要的项目。生活似乎进入了新的章节,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
51
初冬的周末,我们接到陈老先生和夫人的电话,希望来访。自挪威回来后,我们与小雨的祖父母保持着定期的联系,关系越发融洽。
他们到来时,带来了一本厚厚的相册。
“这是小雨父亲的成长记录,”陈夫人说,“我们想是时候交给小雨了。”
我们一起翻阅相册,看着那个从未谋面的男人的一生——婴儿时期的蹒跚学步,少年时期的调皮捣蛋,青春期的叛逆,成年后的成熟稳重,直到与周屿姐姐的婚礼,和小雨的出生。
“他很爱笑,”陈老先生眼中含泪,“就像小雨一样。”
小雨轻轻触摸照片中父亲的脸:“我有点记不清他的样子了。”
周屿搂住她的肩膀:“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那天的拜访以一种治愈的方式结束。陈夫人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给了小雨如此稳定的爱。看着你们,我们不再担心她的未来。”
他们离开后,我们三人坐在暮色渐深的客厅里,感到一种深沉的平静。
“生命如此短暂,”周屿轻声说,“但爱让它变得永恒。”
我靠在他肩上,另一边是小雨温暖的小身体。在寂静中,我感受到了某种完整——不是因为没有缺失,而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在缺失中依然爱与被爱。
窗外,对面公寓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每个窗户后都是一个故事,就像我们一样,不完美,但真实;充满挑战,但充满爱。
而我们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