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爷,我明白了。您这是要让京城百姓先闻大捷之声,用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堵住那些文官的弹劾之词。
毕竟百姓只认胜仗,只盼边境安稳,他们可不会管谁先动的手。”楚逸辰听完楚风翊的话后,笑着说道。
“哈哈哈!” 楚风翊仰头大笑道: “你这小子,总算开窍了!文官们最擅长的就是‘引经据典’‘上纲上线’。
可他们最怕的就是百姓的议论,有了百姓们的拥护,他们还敢说你‘擅自兴兵’?
到时候你爷爷即便想‘平衡’,也得顾及民心向背。”
他放下酒杯,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多了几分郑重:“而且你要记住,这次回京,你爷爷十有八九会率文武百官到城外迎接。
这可不是普通的礼遇,是你爷爷故意给你造势 —— 让所有人都看清,你在他心中的分量。
你在京城应该也有几个愿意追随你的人吧?比如那个赵轩,还有李忠、孙启这些武将,你得好好利用这次机会,让他们知道跟着你有前途。
另外,你的那两个哥哥近期去了江南赈灾,你也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拉拢一下那些还在观望的世家和那些文官们。
至于具体怎么做,三爷爷就不教你了,以你的聪明才智,肯定比我想得周全。”
楚逸辰听后,郑重起身,对着楚风翊躬身一礼:“谢三爷爷点拨。逸辰受教了。”
“你能明白就好。” 楚风翊笑着摆手,示意他坐下,“我也是看着你像年轻时的我,只懂战场厮杀,不懂人心算计,才多嘴说几句。
说实话,我也是为了镇北王府,毕竟以你的心性,将来你要是继承皇位,我镇北王府才能高枕无忧。”
他端起酒杯,与楚逸辰轻轻一碰,酒液在杯中晃出细碎的涟漪:“你放心,北疆的镇北王府可以做你的后盾。
若是将来京城真有变故,我的镇北军可以为你提供帮助。而且你三爷爷在京城还有些人脉。”
“三爷爷的心意,逸辰记下了。” 楚逸辰心中一暖,举杯饮尽杯中酒。麦酒的醇厚混着暖意滑入喉咙,驱散了连日征战的疲惫。
“对了,三爷爷。” 楚逸辰忽然想起一事,抬头问道,“三爷爷,您将来怎么打算?这定远城天寒地冻的,您的年纪,您就不考虑回京城?”
听到 “回京城” 三个字,楚风翊忽然笑了,那笑声里满是释然,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回京城做什么?我在北疆待了二十多年,早就习惯了这里的风雪。
再说,你爷爷已经下旨,镇北王这个职位‘世袭罔替’—— 这已是大楚宗室里最大的殊荣,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他的目光飘向外边,看着天空逐渐飘下来的雪花,有些感慨道:“其实我年轻时,也想过争一争那龙椅。
那时候你爷爷还在南疆,虽然实力不弱,不过本王也是手握镇北军,麾下有五万铁浮屠,论实力,不比你爷爷差多少。
可后来我看清了 —— 你爷爷比我更适合当皇帝,他有野心,有手段,更懂怎么平衡朝堂和军方。
我若是真和你爷爷争那个位置的话,恐怕我的下场不会比那个楚风延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