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正一圈圈扩散开来。但林长青的目光,已越过这初战的告捷,投向更遥远、也更险峻的群山之巅。那里云雾缭绕,矗立着现代工业王冠上最璀璨,也最难以摘取的那颗明珠——芯片。
书房里,夜凉如水。林长青面前摊开的,不再是化学公式或工艺流程,而是厚厚几本从图书馆借来的《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一堆打印出来的、艰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台灯的光晕下,他的眉头微微锁紧,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
这并非一时兴起。前世的记忆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的灵魂深处。他清晰地记得,那些年被扼住咽喉的痛楚,那些因一片小小硅片而受制于人的屈辱与无奈。高端芯片,不仅是商业竞争的制高点,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命脉所在。这种痛,这种执念,伴随着重生,早已融入他的骨血,成为他必须跨越的使命。
苏雨晴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进来,轻轻放在桌角。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充斥着晶体管、逻辑门和复杂版图的书页,眼神里没有惊讶,只有一丝了然和细微的心疼。她早就察觉到,林长青近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明显的转移,那股专注的劲头,比之前攻克催化剂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看芯片的东西?”她轻声问,拿起一块苹果递给他。
林长青接过水果,道了声谢,目光却依旧没有离开书本。“嗯,得开始准备了。”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这东西,绕不过去,也等不起。”
苏雨晴在他身旁坐下,没有打扰。她看着他沉浸在那些对她而言如同天书般的符号和电路里,看着他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灵感。她忽然意识到,林长青身上背负的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还要沉重。那不仅仅是个人的商业野心,更掺杂着一种她尚且无法完全理解,却能清晰感受到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几天后,在新居的私人实验室内,林长青动用了天眼通。他没有去看那些宏观的市场报告或技术路线分析,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块小心翼翼放置在防静电托盘上的、指甲盖大小的进口cpU。
这是他托人从特殊渠道弄来的样品,代表着当下国际的主流水平。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拆解模仿,而是要从最本质的物理层面,去理解它,去“看”穿它。
林长青深吸一口气,将精神力高度集中。他的双目微阖,瞳孔深处的“星璇”开始加速旋转,散发出常人无法感知的微光。他的“视线”穿透了cpU表面的金属封装,无视了那些复杂的层级结构,直接深入到最基础的微观世界。
在他的感知中,一个浩瀚、精密到令人灵魂战栗的“城市”展现在眼前。亿万计的晶体管如同摩天大楼般林立,纳米级的金属导线如同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承载着奔腾不息的电子洪流。光刻技术留下的纹路,如同大地上鬼斧神工的雕刻,精确到原子级别。
这是一种超越凡人视角的奇景,是人类智慧与工业技艺的极致体现。林长青“站”在这座硅基城市的中心,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建筑”,都遵循着最严谨的物理法则和逻辑规则,容不得半分差错。
他尝试着去追踪一条数据通路的走向,去理解一个缓存单元的工作原理。即便以他此刻的洞察力,这也是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工程。信息的密度太大了,结构的复杂性太高了。他如同一个闯入巨人国度的渺小旅人,努力想要理解这个国度的运行法则。